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欧洲的生态现代化研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28 14:53:19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生态现代化理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欧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环境社会学一个主要理论。生态现代化研究的学者主要集中于欧洲国家,故简称为欧洲的生态现代化理论;当然,其他地区如北美和东亚等,也有相应研究(Mol 2001)。

一、生态现代化研究的简史

20世纪70年代,环境运动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而环境保护被看成是企业和政府的负担。是要环境保护,还是要就业和增长,成为一个两难选择。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生态现代化概念进入发达工业国家的政策议程,它是一个全新的选择。生态现代化认为,在生态学原则指导下,环境管理和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是有可能实现的(Young 2000)。

关于生态现代化的起源和发展,已有专门分析。例如,《全球化和环境改革:全球经济的生态现代化》(Mol 2001)、《全球范围的生态现代化》(Mol and Sonnenfeld 2000)、《生态现代化的兴起》(Young 2000)和《环境议程的政治:生态现代化和政治过程》(Hajer 1995)等,它们分析了生态现代化的兴起和原因。

1、生态现代化研究的起源

1)生态现代化的历史根源。

2)生态现代化兴起的三个途径。

3)生态现代化兴起的深层原因。

2、生态现代化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普遍发生社会制度和生产模式的环境改革和生态转型。生态现代化理论,试图去解释和描述这个转型过程的性质、内涵和动力(Mol 2001)。

荷兰学者摩尔认为,最先是20世纪80年代早期,少数西欧国家如德国、荷兰和英国,首次提出生态现代化理论。早期做出贡献的社会学家包括,德国学者:M. JanickeV. V. PrittwitzU. SimonisK. Zimmermann;荷兰学者:G. SpaargarenM. HajerA. P. J. Mol;英国学者:A. WealeM. CohenJ. Murphy。德国学者胡伯(J. Huber),被认为是生态现代化的提出者(Mol and Sonnenfeld 2000)。生态现代化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表2-9)。

 

2-9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大致时间

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一阶段

80年代早期

1)强调技术创新在环境改革中的作用,特别是工业生产的技术创新;(2)对官僚机构和低效率持批评态度;(3)支持环境改革的市场作用和市场动力;(4)关于社会机构和社会冲突的系统观;(5)国家层次的分析

第二阶段

80年代后期至

90年代中期

1)比较淡化技术创新的关键作用;(2)更多强调政府和市场作用的平衡;(3)更加强调制度和文化的作用,社会机构在环境诱导的社会转型中作用;(4)集中研究OECD国家工业生产的国家比较

第三阶段

90年代中期

以来

扩展研究的理论范围和地理范围,包括消费的转型、非OECD国家的研究、全球的生态现代化过程。有人称为生态现代化时代,研究重点包括:(1环境问题给社会、技术和经济改革带来的挑战;(2)现代性的核心社会制度的转型,包括科技、生产和消费、政治和治理、市场制度等,在地方、国家和全球多个层次上的转型;(3)定位于科学领域,明确区别于反生产力、反工业化、后现代主义、强社会结构主义和许多新激进主义

资料来源:Mol and Sonnenfeld 2000Mol 2001

3、生态现代化研究的相关争论

一直以来,生态现代化理论就面临各种不同理论的论战(Mol and Spaargaren 2000)。在早期,它受到反工业化理论、反生产力理论等激进理论的争论;后来,受到后现代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环境社会不平等理论等的争论。这些论战,既来自内部,也来自外部。生态现代化理论,从这些辩论中吸收了营养,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1)生态现代化的早期争论。

2)生态现代化的当代争论。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