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基本条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30 14:35:56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中国生态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生态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又必须适合中国国情。由于生态现代化具有起点依赖性和路径依赖性,受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和国际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不仅要分析中国生态现代化的现实条件,还要分析历史过程和未来前景。需要注意的是,本节所说的中国生态现代化,大部分内容是指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生态现代化;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生态现代化需要专门分析。

一、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历史回眸

1、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历史起源

就像世界生态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一样,中国生态现代化也是中国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如果从1840年算起,中国现代化已经有160多年历史。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它们分别是清朝末年的现代化起步、民国时期的局部现代化、新中国的全面现代化。中国生态现代化,是在全面现代化阶段逐步发生的。

在全面现代化阶段,随着现代生态意识的传播,中国现代化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世界生态现代化的许多做法被采用。根据生态现代化原理和中国实际情况判断,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兴起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现代环保的探索期、现代化的生态修正和生态现代化的起步期(图3-3),中国生态现代化大致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主要事件

 

 

 

 

现代化生态修正

19781998

 

生态现代化起步期

1998年以来

1998年发布《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2000年发布《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等

1978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环境保护作出规定

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三同步”和“三统一”

1984年成立国家环保局(1998年升级为国家环保总局)

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

现代环保探索期

19491977

1956年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

1963年发布《森林保护条例》

1972年派团参加首次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973年拟定《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等

3-3  中国生态现代化的起步

 

2、中国生态观念的变迁

1)中国生态观念的历史变迁

从广义现代化理论的角度看,中国历史进程可以分为三大阶段(表3-15),它们分别是原始社会(远古时期)、农业社会(古代时期)和现代化阶段;现代化阶段又包括现代化起步、局部现代化和全面现代化等三个小阶段。在不同阶段,中国的生态观念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成有所不同。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同其他地区的原始部落居民一样,敬畏自然,崇拜自然,他们需要与动物竞争生存空间。在农业社会,中国生态观念可以分为五个主要流派(王如松和周鸿 2004),包括儒家的稳定共生、道家的师法自然和顺应自然、法家的积极进取和管理、阴阳家的系统思维和循环转化、医家的天人合一和辨证思维等。在现代化阶段,中国社会发生着深刻变化,顺应自然、人定胜天和天人合一等传统生态观念各有市场,以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经济学原理等科学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生态观念逐步成为主流观念。

3-15  中国生态观念的历史演变


中国生态观念的历史分析,可以有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思想分析维度。第二个维度是实践分析维度,分析中国环境变迁的实际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态观念。根据学者们的研究结果,在过去的4000多年里,中国生态和环境变化的基本趋势是:整体退化、局部改善(表3-16)。显然,这种局面需要彻底扭转。

3-16  中国生态变迁的历史趋势


资料来源:孙鸿烈主编 2005(本表由原书的表1-4-1、表1-4-2、表1-4-4合并而成,并增加、调整和改动了部分内容。森林覆盖率反映的是森林规模,没有体现森林质量的差别)。樊宝敏,董源 2001

 

总体而言,中国生态观念是一个演进过程。在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态观念有所不同。从有关文献资料和中国环境变迁的实际结果来看,中国的传统生态观念,更多是“自然崇拜”、“人定胜天”和“天人合一”的三元复合体;在不同时空和不同阶层,三元复合体的结构特征有所不同,表现形式有所差异,实质内涵有所演变。从表现形式看,中国历史显示,没有单一的生态文化,只有多元的生态观念。中国的现代生态观念,与世界趋势基本同步,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统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国际环境运动和国际环保合作,以及90年代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对中国现代生态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实质影响。生态现代化将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

2)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生态观念

中国现代化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它们分别是清朝末年的现代化起步、民国时期的局部现代化、新中国的全面现代化。在现代化的三个阶段,中国的生态观念在逐步变化。

首先,现代化起步阶段。

其次,局部现代化阶段。

其三,全面现代化阶段。

3、中国生态制度的变迁

生态制度是关于生态和环境的相关法规和管理机制,它与生态观念是相互促进的。虽然古代社会也有环境保护制度,但现代生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才是生态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之一,需要专题研究。关于生态制度变迁的研究,目前尚非常薄弱。

自古至今,中国各个朝代都有一些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和管理措施(3-17)。但是,现代生态制度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1949年以来,我国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律9部、自然资源保护法律15部、国家环境保护标准800多项,同时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有660多件;逐步形成比较系统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的现代法规体系。迄今中国已经参加50多项环境保护相关的国际条约(国务院新闻办 2006)。

中国现代环境管理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973年。1973年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74年成立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1982年成立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下设环境保护局。1984年成立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1984年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局,1998年升级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也参与环境管理。在此期间,各级政府建立了环境保护的专门机构。中国已经基本形成现代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管理体制。

4、中国生态效率和生态结构的变化

1)中国生态效率的现代变化

2)中国生态结构的现代变化

3)中国生态现代化水平的相对变化

4、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历史启示

首先,中国生态现代化需要战略转型。

其次,中国生态现代化遵循世界生态现代化的基本规律。

其三,中国生态现代化需要建立高效的环境立法和执法机制。

其四,中国生态现代化需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统计和评估机制。

其五,中国生态现代化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其六,中国生态现代化需要建立民主合作机制。

其七,中国生态现代化需要建立环境诚信机制。

其八,中国生态现代化需要建立关键岗位环境责任制度。

其九,中国生态现代化需要理性和坚持不懈。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