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吕植访谈实录:女科学家的快乐人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易探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6 9:06:3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您为什么会选择研究野生大熊猫呢?为什么不是其他的野生动物呢?

吕植:这个是偶然,因为当时潘老师研究大熊猫,我就跟着他研究大熊猫。后来证明这也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如果当时研究的是老鼠,可能路不会走得这么快。

网友:现在每个人成年以后都要面临就业、住房、婚姻一系列的压力,作为一个科学家,如果您面临这样家庭生活的压力,怎样才能实现快乐人生科学人生呢?

吕植:这是我相信的,首先你选择科学作为你的职业,首先你要喜欢它,你有兴趣,你不能讨厌它,你每天做它,但是你又讨厌它,那你是不会快乐的。如果你在工作中间能够找到快乐的感觉,同时你还能够做得好,不是说一定要做到大科学家,得诺贝尔奖金,但是你能做到让社会认为你是一个合格的科学工作者,如果合格的话,你可以找到一份工作来养活你自己,养活你的家人,我觉得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满意的人生呢?快乐不快乐,我觉得快乐有很多方面,从工作中获得快乐,从家人中获得快乐,从工作以外的很多事情获得快乐,从朋友中获得快乐,从娱乐中获得快乐,读书、音乐都可以获得快乐,快乐是多方面的,当然我们每天花时间最多的是我们的工作,所以如果从工作中获得快乐,这也是一个非常根本的快乐。

网友:您从事这份工作,家人的支持是怎样的?

吕植:我也是很幸运,没有人反对我,到目前为止。(笑)

主持人:我们谈了很多关于您从事这份事业之前的故事,我们想来了解一下您在野外工作的那段相当难忘的经历,您第一次去野外考察的时候,您刚才提到过,具体是什么时候?

吕植:85年,85年我考完研究生,当时知道差不多能考上了,也就是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去做野外的毕业论文,我记得很清楚是3月8日,也差不多是整整21年前了,一个大雪天,我们去的是佛平自然保护区,沿着林子里一个弯弯曲曲的销路,四周都是积雪,就有点儿像电影里的一幕,我梦想成真。

主持人:当时您考察的工作是什么?

吕植:就是去研究熊猫,当时在佛平自然保护区,在秦岭,我在秦岭野外一共呆了七八年的时间做野外工作,从观察熊猫吃什么,它每天怎么活动,到观察他们怎么产子,他们互相之间有什么样的交往,它的繁殖怎么样,最后涉及到保护它的问题,为什么它现在面临濒危的境地,我们到底如何才能帮助它。所以做了一整套的关于熊猫的工作,从那个时候开始。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您在野外呆了七八年,每年当中您大概要花多长时间在野外?

吕植:看是哪一年,如果上课比较多的时候就少一点,课少的时候,可能在城里就待一两个月。

网友:在野外呆那么长时间,如果是我我肯定受不了,您当时是怎样的感受呢?

吕植:这就是你有没有兴趣。第一,当时我们去也是有任务去的,如果说是去玩,每天在那儿玩儿肯定会觉得闷了,我们是要寻找答案,熊猫在什么地方生活,它吃什么东西,它对竹子的需求有多少,它的产仔有没有问题,公母熊猫是怎么样的,我每天带着很多问题出去,每天都能得到一点点答案,这也很让人兴奋。另外野外的生活,虽然很艰苦,每天也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欣喜,比如你早上把门打开看见地上一串动物的脚印过去,你熟悉了以后你就知道是什么动物昨天晚上从你门口经过,那城里头一般是没有这种感觉的。如果一开门是一个大晴天,一束光线打在你对面的山头上,虽然你天天看这个山,但是这时候给你的又是不同的感觉。所以点点滴滴的兴奋总是在那里,每天都给你新的一天。当然首先你是要对这些自然现象感兴趣,你喜欢,才能会发现它的变化,发现它的美,让你每天高高兴兴地爬山,累得要死再回来。(笑)

主持人:应该说当时野外的生活很艰苦,而且在您那个年代,各方面的硬件也不能保障,困难很多,甚至会有危险。在您最开始的日子,或者说在您最困难的日子,有没有想到过后悔?

吕植:没有,因为来做这个工作是自己要求来,并没有谁强迫你,即使有困难和麻烦,那也是你自找的,你可以不做,你要是觉得难,你可以选择做别的,这个门是开放的,所以是我们自己要求留在那儿要求继续做下去的。所以这种感觉,如果说在心里一点都没产生过,比如我走得累的时候,说不想走这个路了,这种感觉会有了,但是没有想到要放弃这种生活或者放弃这种工作。

主持人:可能很多人在选择道路上有可能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或者责怪自己为什么当初选这条路,为什么在您这儿就变得如此有动力,如此有兴趣呢?

吕植:我说了,这个动力可能是点点滴滴的东西,当然也有一个大的,你有好奇心,说你要花三年的时间、两年的时间把熊猫的生活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因为在外界有很多传言,有很多对熊猫不了解的地方,比如最大的一个传言就是说熊猫不会生小孩,熊猫的繁殖不行,究竟是不是这样,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熊猫自己不会产仔,就需要人来帮助它繁殖,把熊猫抓起来让人来帮它繁殖。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就要把它的环境保护起来,让它不要受到人的干扰和破坏,我们每天都抱着很多问题去寻找答案,每天都是奔着这些答案去,这是一个大的事情。

网友:熊猫一般喜欢人类什么样的行为呢?怎样才能让它觉得愉快,让他觉得是和善亲切的呢?能让以前没有接触过熊猫的人一下就能接近熊猫吗?

吕植:这个很难。大部分人没有机会,因为千百年来,熊猫对人的认识是害怕,见了人会跑,老远听见人的声音,看见人的动静,甚至闻见人的气味可能都会跑,所以我们刚开始做研究的时候是很困难的,你要研究熊猫,熊猫如果见了你就跑,基本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所以我们花了大概两三年的时间来接近它。一般人可能不会有两三年的时间来接近熊猫了。想了很多办法,给它戴上无线电警圈,体会它是怎么在林子里走的,熊猫走过的弯弯曲曲的小径,你也要在上面爬(笑)。后来我们跟久了以后,了解熊猫的很多习性,学它的叫声,不去惊它,比如它在那儿吃竹子,它在那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不会看见我们马上就跑,但还是犹豫,那时候你就不要撵它,你就离它远一点,让它自己决定怎么样,让它觉得舒服。总得来说,一方面要让熊猫感到人对它没有恶意,另一方面要给动物留出自己的空间,不是说只有人才能把熊猫照顾好。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动物在动物园里对动物是好还是不好?我们往往用人的价值观念来判断,动物在野外又冷又饿还要自己找吃的,到动物园来多舒服啊?我不是瞎说,我到动物园经常听到带孩子的妈妈跟小孩这么讲,说“这个动物真舒服,在这儿有吃的,饭来张口的生活”,但这是不是动物自己喜欢的?并不一定是它自己喜欢的。它在山里有自己的伙伴,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想去哪儿去哪儿,在这儿给它一个笼子,吃倒是没有问题,但是它见不到它原来的生活状态,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

有时候人是想帮助它,但他的行为并不一定是帮助。我举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小的熊猫看见人就会跑了,这时候妈妈也跑了,人会觉得是熊猫妈妈把小熊猫遗弃了。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有30几只小熊猫就因为人的“好心”把小熊猫抓回来,然后带回去养。结果没有几只活下来。事实上是怎么回事呢?你不要去管它,因为熊猫是因为你来了,他怕了他才走掉,如果你走的话,熊猫妈妈会回来的,甚至有的保护区,保护熊猫的巡逻人员在熊猫爬的树下面等,说等了一天妈妈都没有回来,当然不会回来,你在树下站着它妈妈肯定不会回来,它不知道你是好人是坏人。所以碰到这种情况你要回避,你要懂得爱护动物要给它一定的空间。

主持人:其实就是说我们在认识上的错误导致了动物种群的减少。

吕植:对,像小熊猫的事情,我们做了观察发现说,熊猫大到一定程度让小熊猫爬到树上和妈妈一起吃东西,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以后碰到单独在树上的小熊猫不要抓它,后来国家林业局就发了一个命令,不要抓小熊猫。

网友:您在野外,觉得最苦的是什么?

吕植:有的时候,当时身在其中的时候没有想到这是很苦,回过头来想的时候是有一些危险。比如冷,冷的时候我们生炭火是敞开的,刚开始觉得冷,所以把炭火放在屋子里,晚上睡觉的时候仍然点着,结果就煤气中毒,有两次差点死掉,当然当时也没觉得什么,后来想想觉得如果那样死掉觉得太不划算了。(笑)

还有就是在陕西的时候吃得特不好,我们和伐木工人住在一起,吃得很不好,经常有饿的感觉,但是当时是一种经历,因为我知道我是不像农民一样天天过这种生活,我是自找的,这是一种经历,所以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也很坦然。但是有一种苦,我们在野外做工作的时候经常得不到大家的理解,说你为什么在这儿?为什么要整天的爬山?肯定是要谋求什么东西,否则的话你为什么要吃这个苦?很多人这么问我们,有的人不问,但是心里怀疑,说到这儿来到底抱着什么样的目的?这就有那种有话说不出来的苦衷。

当地我记得有一个农民来跟我说,说“我终于想通了,人要出名是要吃一些苦的,所以我懂了你们为什么在这儿。”觉得我们是为了出名来吃苦的。现在时代不同了,八十年代的时候很少有人做野外工作,说你是因为喜欢动物,喜欢自然,大家还有点儿不太理解,现在理解的人很多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