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循环经济学随笔:我们不是地球最后一代
作者:高辉清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30 11:16:4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经济学的道理通常有两种讲授方式。一种是在大学教室里,老师用规范的术语和严谨的推理来给学生们演绎,另一种则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身边鲜活的事例,把经济学道理融在故事里讲给你听。

  曾获“中国最活跃的青年经济学家”称号的赵晓君讲过一个市场有万能魔力的故事:1980年,有一位生态学家和一位经济学家打赌。前者坚信自然资源只会越用越少,其价格必然逐步上扬。而后者则认为市场会创造一切,资源短缺现象不会发生。生态学家用1000美元购买了5种金属产品,并与经济学家签订了一个10年之约。按照约定,如果10年之后,这5种金属产品升值(按剔除通货膨胀之后的真实价格计算)了,经济学家就必须将升值部分的数额寄一张支票给生态学家。如果相反,生态学家就须按贬值幅度把支票寄给经济学家。结果是,经济学家赢了。他在1990年收到了对方寄来的一张价值576.07美元的支票。

  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市场并非无所不能,也并不会自动创造出一切。事实上,如果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在10年前再赌一次的话,结局就会完全相反。赢家就会是生态学家了,而且他获得的收益即使在弥补了上次的损失之后依然会相当可观。

  传统经济学之所以认为从长期看资源短缺不会发生,理由在于:短缺一旦发生,价格就会上涨,人们就有足够的兴趣去开发节约资源的技术和寻找新的替代资源,市场将会在新的水平上重新达到平衡,而且历史上也有多个事例可以验证这一点。但是,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后来建立在生态学、环境学基础上的循环经济学却认为,地球就一个,物质总量是有限的,但人们的欲望和开发能力却是无限的,所以资源短缺总有一天会来到,而且他们同样可以举出许多事例来说明。

  一个典型的事例便是复活节岛的兴衰故事。复活节岛是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屿,距离陆地的最近距离也有3000多公里,即使离最近有人居住的岛屿也有2000公里之遥。岛上作物品种不多,主要是白薯和鸡,但由于土地肥沃,产量较高,人们一度过着悠闲的生活。然而,随着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空闲时间相应增多,岛上的人们开始兴建一个叫阿库的祭祀中心。这是由大石头建成的平台,旁边还建有巨大的石像。在这里,人们举行各种宗教活动,并以此作为自我炫耀和相互攀比的手段。为了找石材,植被被破坏了。为了运输石像,大树也砍光了。渐渐地,这个原本富饶的岛屿变得日趋荒芜。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人们的争斗也不断升级,人口数量不断地减少。1877年,智利宣布岛上居民全部成为他们的奴隶时,岛上人口已从最高峰的7000人锐减为110人。再后来,居民只剩下几人了,复活节岛也被一家英国公司改造为一个养羊的牧场。很显然,如果没有外界力量介入,这最后的几人注定将成为复活节岛的最后一代。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