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新型城镇化:如何“以人为核心”
作者:李慧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3/27 16:52:0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本期嘉宾:

  同济大学副校长 伍 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毛其智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林 坚

  日前,《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发布。规划提出,未来,我国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并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等具体目标。《规划》出台有何背景、意义,面临哪些问题?未来如何让城镇更加宜业宜居?就此,记者采访了三位专家。

  1、从17.9%到53.7%:城镇化亟待提质

  数据———

  从1978年到2013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建制镇数量从2173个增加到20113个。

  记者:当前我国城镇化已经步入怎样的发展时期,《规划》的出台有着怎样的背景,它的出台又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伍江:我们仅仅用了三分之一个世纪就完成了三分之一以上人口的城镇化,这一速度和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另一方面,我们的城镇化进程亟待提质转型。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都在70%以上,我国仅为50%多,未来还将保持一个快速推进的趋势。

  毛其智:《规划》提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整套战略举措,包括统筹规划,完善城镇化战略布局;产业支撑,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绿色低碳,建设生态文明城镇;创新社会治理,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主体权利平等化等,体现了把城镇化进程放大到整个中国版图里来考虑的战略思维,具有深远意义。

  林坚:2010年中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处在由中低收入向中高收入迈进的发展阶段。《规划》是中央颁布实施的第一个城镇化规划,颁布于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2013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城镇化发展正处于“S”型曲线高速成长期,城乡二元结构显著,甚至在城市内部也存在以农民工为代表的非户籍人口与户籍人口之间的二元结构,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日益显著。《规划》系统把握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和功能,使新型城镇化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强调以人为核心、体现高质量的城镇化。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