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资源枯竭型地区发展接续产业研究
作者:宋冬林 汤吉军  文章来源:新浪产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7 10:02:5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二、对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实际考察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为严峻,主要表现为资源递减与产业经济的增长需求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单一与综合经济发展的矛盾、市场化因素先天不足与发展市场经济的矛盾、以矿山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封闭与对外开放的矛盾、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恶化与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的矛盾、职工下岗失业增加群众生活困难与社会稳定的矛盾等。在这种情况下,解决资源枯竭型地区发展接续产业问题更为艰难和重要。

  (一)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发展接续产业面临的困难

  首先,依靠政府“看得见的手”尽管有效,但难以奏效。我国资源型地区发展接续产业需要一些具体的国家政策扶持,诸如制定新的资源产业发展方针,确保产业政策与城市政策的统一,制定产业结构转换援助政策,鼓励选择发展替代产业等。然而,这些方案都是依靠政府“看得见的手”,隐含假设政府运行在充分信息和有效科学理论为基础确定资源使用最佳政策,政策正确执行,监督和制裁活动都是正常的,无失误的。因此,我们更应重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政府的积极支持,所以,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因财政困难没有能力补偿沉淀成本而提供相应的资金。由于没有进行经济体制转型,即使资金投进去,有可能会固化原有的经济结构,而不是发展接续产业,再造城市功能。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可能背离我国的要素禀赋结构,使用资本密集型而不是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会出现机器排斥职工,产生大量的失业队伍,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次,资源枯竭地区,一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注入,使原本贫穷的地区更加背负沉重负担;另一方面,即使引进资金,也需要相应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枯竭型地区没有良好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环境,所以,无法依靠外援,只能依靠现有的资源禀赋发展接续产业,只能依靠大量通用性资产,重新利用和再生产。

  (二)解决资源枯竭型地区发展接续产业的思路

  如何让现有的各类资产发挥重新利用的经济价值,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必然选择的道路,即让各类资产重新利用和再生产,重新派上用场,避免出现各类沉淀成本。这样,有助于本地区进入由简单再生产过渡到扩大再生产过程中。

  第一,经济主体会逐渐完善市场制度,降低二手资产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交易质量,提高资产出售价格,有助于降低沉淀成本。虽然交易成本受到产品和劳务特征、生产规模和所使用的生产技术的影响,但用于治理交易的特定规则所使用的制度安排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些交易成本的范围。虽然对交易成本进行单独分析,但交易成本在常规情况下仅仅是作为企业的生产成本的一部分记录下来。因而,需要大力完善资产市场制度,降低资产市场交易成本,有助于降低沉淀成本。

  第二,经济主体通过完善非市场制度降低交易成本。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进而达到降低沉淀成本之目的。如果资产专用性很低,不论是不确定性还是交易频率大小,只要采取古典契约就可以。这是因为,当资产专用性很低时,交易双方随时可以将资产转为他用,随时可以寻找愿意合作的交易伙伴。当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或者很高时,各种关系式契约就必须采用。但是究竟采取哪种,还需要交易频率。如果交易频率很大,三边式契约较为合适。如果一方需要交易的频率很大而另一方则不大,那么等级式契约比较合适。但是,,当交易频率对某一方下降时,一般的双边治理就要受累,此时也许需要用第三者担任仲裁角色,从而进入三边治理。

  第三,经济主体除了交易成本内部化,还力求沉淀成本外部化。经济主体除了内部化交易成本提高效率以外,还可以通过范围经济等使沉淀成本外部化,有助于降低沉淀成本。换言之,过剩资源或者不可分割,或者不可替代的资产可以产生范围经济,有助于降低沉淀成本。一方面,将不可分割,但专用性的物质资本作为两个产品或更多产品的共同投入。为了避免专用性资产受损的风险,可以用企业内部交易,即考虑多元化产品生产取代市场交换。内部交易改变了经济主体的动机,使企业能够运用管理控制方法进行交易,从而降低了讨价还价和其他不合作带来的成本,交易成本的降低使交换更有效率。另一方面,人力资本作为两个和更多产品的共同投入。当诀窍具有可替代属性时,它可以成为各类产品的共同投入品。诀窍还具有一些公共物品的性质,它可以应用于许多非竞争性场合而在每一种应用中不会降低其真实价值。此外,在另一种活动中使用诀窍的边际成本有可能比平均成本低。相应地将信息转移和应用到可替代的活动中,可能产生重要的收益。

  第四,资源枯竭地区经济主体注重自我治理,有助于经济主体获得信息,减少监督和实施成本,公正地分配使用资产,通过发展有利可图的产业,提高各类资产通用性程度。资源枯竭地区经济主体选择不同的产业以降低资产本身专用性程度,提高资产通用性,寻求可以生产的产业或产品,进行相应的产品结构调整,从而避免出现沉淀成本。由于资产本身出现专用性,但却可以通过资产生产其他产品获得收益,以达到补偿沉淀成本的目的。还有,经济主体自由采用适用的生产技术,即选择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结构的生产技术,而不是采用人为的高新技术,避免出现无形磨损带来的沉淀成本。因为技术进步可以摧毁现有生产技术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原有价值而产生沉淀成本。因此,采用适用的生产技术,不仅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会有助于原有机器设备投资成本回收,有助于生产技术有序提高。因此,枯竭型地区会考虑所有的生产要素,不论是土地、气候、劳动力状况,也不论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基础设施等,为了避免出现产业转换成本,最终只能选择成本最小化的路径,即依靠本地区自身的各类资产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尽量降低各类沉淀成本数量。

  由于地区不同、产业不同,它们在面临困境时,所拥有的通用性资产也不同。例如,阜新由于其他矿产资源枯竭,但是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发展农产品生产技术含量要求低,很容易进行产业转换,此时这种产业转换成本最小化。因此,其发展的产业实际上是产业转换成本最小化的产业。如果阜新发展高科技产业,那么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要求含量高,使阜新出现大量的沉淀成本,难以发挥阜新原有的资产价值,不利于本地区的发展和就业。对于大庆,不能模仿阜新模式。因为大庆本身包括各种石油开采、探明,原来仅仅生产原油,所以,它可以发展以石油为主的深加工产业。但不管怎么说,枯竭型地区发展接续产业,为了降低产业转换成本,总是选择那些使产业转换成本最小化的产业类型,目的让人力资产和非人力资产都能够得到重新利用,不仅可以解决潜在的各类沉淀成本,而且还可以通过发展接续产业补偿所产生的各类沉淀成本。因而,大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降低交易成本,完善税收政策和折旧制度等,都有助于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因为只要有助于降低沉淀成本的经济制度或经济政策,都会有助于发展接续产业。

  三、一般性结论

  大力发展和重新使用各类资产,以接替原有枯竭产业,为资源枯竭地区再次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大力完善市场制度、非市场制度。同时还需要有助于降低沉淀成本的经济政策,如中央政府加大对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支持力度,考虑提高原国有重点煤矿历史遗留的采煤沉陷区的补助比例,以及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等。但不管怎样,我们都需要借助资源枯竭地区现有的各类资源,包括人力资本、非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使之重新利用起来,而不是让各类资本闲置来发展接续产业。因此,资源枯竭地区应该根据自己不同的约束条件,避免出现经济性、体制性和社会性沉淀成本,选择使产业转换成本最小化的产业发展,不仅有利于资源枯竭地区社会稳定,更主要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刺激本地区国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不至于产生经济衰退现象,这是发展接续产业最终落脚点和归宿点。(宋冬林 汤吉军)

上一页  [1] [2] [3]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