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搜索结果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所有文章
1. [生态文明] 聚焦建设美丽中国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中共生态环境部党组][2024年11月4日][90]
简介: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为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内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决定》明确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方面,系统部署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谋划,彰显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

2. [生态系统] 以“三生融合”提升复合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陈开江 文传浩 罗胤晨][2024年10月17日][223]
简介:《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生态系统作为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态服务。
内容:
陈开江 文传浩 罗胤晨 《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生态系统作为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态服务。生态系统大多并非单一纯粹的自然生态系统,而是与人类社会紧密相关的复合生态系统。复合生态系统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相互融合,维持大自然与人类进行资源供应和能量转换的复杂系统。复合生态系统往往包含生……

3.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包晓斌][2024年10月14日][109]
简介:黄河流域由于长期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脆弱。尤其是上中游地区多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带,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较大。流域3/4以上区域属于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
内容:
包晓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区和生态功能区,在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尽管黄河流域水质逐步改善、水土流失减缓,但仍需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 黄河流域由于长期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脆弱。尤……

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李晨][2024年8月27日][206]
简介:森林储存的碳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40%,是陆地上除永冻土之外的最大储碳库。
内容:
森林储存的碳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40%,是陆地上除永冻土之外的最大储碳库。 “森林在减缓气候变化中具有双重作用:森林可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由于森林退化、毁林等,又使其成为大气二氧化碳的排放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世荣告诉《中国科学报》。 川西米亚罗人工林样地。余振摄 近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刘世荣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余振合作的研究成果。他们预测了在未来不同气……

5. [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有何关联? [莫神星][2024年8月19日][244]
简介: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碳储存能力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还会显著削弱全球陆地碳储存能力,进而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
内容: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碳储存能力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还会显著削弱全球陆地碳储存能力,进而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 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碳储存的具体影响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对碳储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等外部压力,并维持较高的碳储存能力。……

6. [环境法苑] 建立适合我国的政策环评对象筛选机制 [内详][2024年4月28日][230]
简介:《环境保护法》《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为我国开展政策环评工作提供了依据,在此背景下,2021年,生态环境部在全国组织实施了17个政策环评试点项目,旨在探索工作机制和模式方法。在实践中发现,由于我国政策体系复杂、政策形式多样、政策内容差异较大,如何判断一项拟议政策是否需要开展政策环评成为一个难点问题。
内容:
耿海清 李南锟 郭倩倩 吴亚男 《环境保护法》《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为我国开展政策环评工作提供了依据,在此背景下,2021年,生态环境部在全国组织实施了17个政策环评试点项目,旨在探索工作机制和模式方法。在实践中发现,由于我国政策体系复杂、政策形式多样、政策内容差异较大,如何判断一项拟议政策是否需要开展政策环评成为一个难点问题。 针对拟议政策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在国外是一项早已有之的成熟工作……

7.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探索基于田园循环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新路径 [范彬 王波][2024年4月1日][181]
简介:当前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的主流技术路径是达标排放模式,主要标志是安装常规水冲厕所,在排污管末端对污水进行处理,达到一定技术标准后再排放到自然环境中。
内容:
范彬 王波 当前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的主流技术路径是达标排放模式,主要标志是安装常规水冲厕所,在排污管末端对污水进行处理,达到一定技术标准后再排放到自然环境中。 然而,达标排放模式有两个缺陷。一是建设和运行直接经济成本高,尤其是在居住相对分散的农村地区。建设成本至少要降低至现有水平的1/3,运行成本降至1/5甚至1/10,才能符合当前我国大多数农村的经济承受力。二是资源环境成本高,主要表现在水、物资……

8.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佚名][2024年1月12日][236]
简介:无
内容: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新时代新征程开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

9. [生态文明] 我看2023年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标志性事件 [黄承梁][2024年1月3日][367]
简介: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这一年,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纲领,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为主线,发生了许多具有标志性的大事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发展、新丰富。
内容:
黄承梁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这一年,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纲领,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为主线,发生了许多具有标志性的大事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发展、新丰富。 标志性大会: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

10.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更新应着眼让生活更美好 [马伟波 李海东 张龙江][2023年12月20日][227]
简介:城市更新可重新布局空间结构、开发土地资源、塑造区域功能,已成为提升市民生态福祉和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城市更新将非生态功能空间置换为生态空间、强化生态功能空间连通性和稳定性,突出高品质生态环境供给与产业功能格局协调发展,进而提升城市内涵,是实现美丽城市建设、达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目标的重要途径。
内容:
马伟波 李海东 张龙江 城市更新可重新布局空间结构、开发土地资源、塑造区域功能,已成为提升市民生态福祉和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城市更新将非生态功能空间置换为生态空间、强化生态功能空间连通性和稳定性,突出高品质生态环境供给与产业功能格局协调发展,进而提升城市内涵,是实现美丽城市建设、达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目标的重要途径。 城市更新已经成为美丽城市建设非常活跃的一支力量和不可忽视的关键一……

300 篇文章   首页 |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页 | 尾页 10篇文章/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