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学术交流 >> 学术论文 >> 实验性论文 >> 文章正文 | ![]() ![]() |
|
|||||
| |||||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理论与实践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俞孔坚 文章来源:《风景园林》2007(01):55-64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28 | |||||
中山岐江公园在粤中造船厂旧址上建设,占地11公顷,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亡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本案例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采用了多种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融入了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发了对节约型城市绿地设计概念的理解: (1)保留:尊重场地自然与人文印迹。良好的景观不是职业设计师的凭空创造,它们经历时间而发展,创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环境的上策是保留过去的遗留。作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上讲,场地上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及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正是这些“东西”渲染了场所的氛围。公园设计组对所有这些“东西”以及整个场地,都逐一进行测量,编号和拍摄,研究其保留的可能性。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留:水体和部分驳岸都基本保留了原来的形式。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为了保留江边十多株古榕,同时满足水利防洪对过水断面的要求,而开设支渠,形成榕树岛;构筑物的保留和再利用:两个分别反映不同时代的钢结构和水泥框架船坞被原地保留,一个红砖烟囱和两个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机器的保留和再利用:大型的龙门吊和变压器,大量的机器被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成为丰富场所体验的重要景观元素。 (2)改变:再利用。原有场地的“设计”必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讲,这些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需加以提炼。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戏剧化地讲述场地的故事,和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同时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岐江公园中几个典型的加法和减法设计包括:旧水塔的利用和改造,烟囱与龙门吊的再利用,船坞的再利用,机器肢体的再利用。除了大量机器经艺术和工艺修饰而被完整地保留外,大部分机器都被选取了部分机体被保留下来,并结合融入到了一定的场景之中。此举一方面是为了儿童的安全考虑,另一方面则试图使其更具有经提炼和抽象后的艺术效果。 (3)再生设计。原场地内的材料,包括钢材、乡土物种等,都可以通过加工和再设计,而体现为一种新的景观、满足新的功能。经过再生设计后的钢被用做铺地材料,乡土野草成为美丽的景观元素。甚至场地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也通过诸如“红盒子”的设计而得以再现。
这是一个关于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案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用最经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永宁江公园方案提出六大景观战略,其核心思想是用现代生态设计理念来形成一个自然的、“野”的底,然后在此基底上,设计体现人文的“图”;基底是大量的、粗野的,它因为自然过程而存在,并提供自然的服务,而“图”是少量的、精致的,它因为人的体验、和对自然服务的接受而存在。 永宁公园于2003年5月正式建成开园,由于大量应用乡土植物,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公园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设计之初的设想和目标已基本实现,2004年夏天它虽然经历了25年来最严重的台风破坏,但也很快得到了恢复。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节点和示范地,永宁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a)自然过程的保护和恢复:长达2km的永宁江水岸恢复了自然形态,沿岸湿地系统得到了恢复并完善;形成了一条内河湿地系统,对流域的防洪滞洪起到积极作用; (b)生物过程的保护和促进:保留滨水带的芦苇、菖蒲等种群,大量应用乡土物种进行河堤的防护,在滨江地带形成了多样化的生境系统。整个公园的绿地面积达到75%,初步形成了物种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 (c)人文过程: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富有特色的休闲环境。无论是江滨的芒草丛中,还是在横垮在内河湿地的栈桥之上,抑或是野草掩映的景观盒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青年男女、老人和小孩在快乐地享受着公园的美景和自然的服务:远山被“招引”入公园中的美术馆,黄岩的历史和故事不经意间在公园的使用者中传咏着、解释着,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由此而生;不曾被注意的乡土野草突然间显示出无比的魅力,一种关于自然和环境的新的伦理犹如潤物无声的春风细雨,在参观者的心中孕育:爱护脚下的每一种野草,它们是美的;籍借着共同的自然和乡土的事与物,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也因此在这里发生:青年男女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同事和同游之间。 永宁公园通过对生态基础设施关键地段的设计,改善和促进自然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让城市居民充分享受到了这些服务。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云南安楚高速公路岩石边坡生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之路 风景建筑生态设计方法之探讨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下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上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