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污染成因及对策

作者:李上达 寇建林    文章来源:《河北水利》2007.7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7

  1.概述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以东45km,安新县城附近,总面积366km2。四周主要以堤为界,南至千里堤,北至新安北堤,东至清河口,西至四门堤,淀底高程一般在5.5—6.5m(大沽高程.下同)之间,纵横沟壕将全淀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淀泊143个,其中100亩以上的大淀99个。白洋淀内有纯水村39个、约10万人,有半水村89个、约12万人。白洋淀曾是水丰苇绿、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有“华北明珠”之美誉。近年由于华北地区连年干旱,白洋淀已多次干淀,还创下了1983-1988连续5年干淀的罕见记录。由于污染加剧,白洋淀水质逐步恶化,水生态环境日益脆弱。

  2.水质现状

  根据白洋淀2006年10月的监测结果可知,在淀区14个监测断面中,评价为Ⅳ类水质的2处,Ⅴ类水质的5处,其余7处为劣Ⅴ类水质,水体污染相当严重,如图1。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属于有机污染类型,处于富营养状态。

  按区域分布评价,白洋淀上游区域污染最为严重,安新桥、大张庄、王家寨一带水质常年劣于Ⅴ类;而下游圈头、采蒲台一带水质稍好,能达到Ⅳ类水标准。

  3.污染成因

  3.1水源短缺

  白洋淀地处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九河下梢,曾经是水量充足的天然湖泊,并承担着滞洪、滞沥的防洪任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白洋淀上游修建了诸多大中型水库,入淀水量减少。尤其是近十几年,随着大清河水系的连年干旱和工农业用水量的急剧增加,白洋淀几乎成为无源之淀,蓄水量锐减,多次干淀,致使淀区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白洋淀湿地面临湮废的危险。

  3.2污水入淀

  造成白洋淀水体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污水入淀,据调查,2005年保定市废污水排放总量为20536万t/a。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1957万t/a,占全市废污水总量的58.2%;生活污水排放量为8579万t/a,占全市废污水总量的41.8%。

  目前,保定市的污水处理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仅保定市区每天就产生污水25万t,而市区只有两座日处理能力8万t的污水处理厂,每天约有9万t污水未经集中处理就经府河排入白洋淀而位于白洋淀上游的清苑、满城、徐水、高阳等县均未建污水处理厂,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流进白洋淀。

  经对府河、漕河、瀑河等6条入淀河流的37个排污口进行调查,污水排放量为14427万t/a,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挥发酚排放量分别为31709t/a、2969t/a、24.23t/a。

  上述入淀河流接纳的污水量占保定市污水排放总量的70%左右,府河、漕河、瀑河常年承接保定市区、满城县、徐水县的工业和生活污水,这些污水大多直接流入白洋淀,对白洋淀水质造成严重威胁。

  3.3淀区污染

  白洋淀淀区有纯水村39个,约10万人,每天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垃圾,但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对淀内水质造成很大污染。近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旺季游船、游客大量增加,也给白洋淀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淀区群众为了发展经济,大面积发展网箱养鱼、围堤养蟹,网箱密度迅速增加,并投放大量的饲料,这些都对白洋淀的水体造成污染。

  4.污染防治对策

  4.1建立稳定的补水机制

  目前,白洋淀最突出的问题是没有稳定的水源。大清河水系属于资源性缺水区域,由于连年干旱,每年入淀的天然径流很小,只有靠上游的王快、西大洋、安各庄水库补水。但3座水库同时承担农业灌溉及城市生活供水任务,再加上水库蓄水量逐年减少,已基本无水可补。而“引岳济淀”、“引黄济淀”也只是应急措施,漳河、黄河并没有稳定充足的水量可供白洋淀补水。因此,解决白洋淀干淀问题最根本的措施还要依靠南水北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利用分配给保定市的长江水,结合王快、西大洋两库连通工程,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建立白洋淀补水的稳定线路和长效机制,才能使白洋淀干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4.2加大污染源的治理力度

  白洋淀主要污染源在保定市区和满城、徐水、清苑、高阳等县,每天有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通过府河、漕河、瀑河、孝义河进入白洋淀。虽然保定市关停了许多污染严重的小企业,但今后还需加大治污力度,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范人河排污口管理,逐步削减污水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目前,总投资5.3亿元、日处理污水16万t的保定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预计年底投入运行。白洋淀上游各县也在积极筹建污水处理厂,届时保定市的污水将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可大大减轻对白洋淀的污染。

  为保护白洋淀水体不受污染,还要加强对淀区污染源的综合治理。在淀区建设垃圾填埋厂、防渗厕所等,有效解决淀区居民生活污水和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科学开发旅游资源,控制淀内机船数量,逐步淘汰自制燃油机船。加强淀区居民和外来游客的环保教育,使大家自觉地维护白洋淀的生态环境。

  4.3对上游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是治标又治本的重要举措。河北省和保定市政府共同制定了《白洋淀及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该规划将上游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水土流失治理、天然次生林建设和污染源治理工程、白洋淀补水工程融合为一体,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标本兼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全面改善白洋淀及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达到人水和谐,实现白洋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使白洋淀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北明珠”。(李上达 寇建林)

来源:《河北水利》2007.7

  作者简介:

  李上达,男,汉族,保定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工程师。

  寇建林,男,汉族,保定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工程师。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研究称全球变暖毁灭远古雨林
隧道内发现的蕨类植物美国研究人员在伊利诺伊州一处煤矿发现…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