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琪——从事土地复垦等研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1

胡振琪

男,1963年5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8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并获工学博士学位(为中美联合培养的土地复垦学博士),曾于1989年2月~1991年5月留学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1992年3月~1994年3月在中国矿业大学完成煤矿沉陷区土地复垦的博士后研究,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博士后奖。1996.9~1997.9获英国皇家学会对华研究员奖学金,以Exeter大学荣誉研究员的身份在该大学坎伯恩矿院研究污染土地的复垦,现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所长、测绘与土地科学系系主任、学科首席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荣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4)、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998)、中国土地学会首届全国"青年土地科技奖"(1994)、中国煤炭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奖(1994),为中国土地学会常务理事兼土地整理与复垦分会副主任委员,美国采矿与环境恢复(土地复垦)学会"终身会员",国际土地复垦家联合会协调委员会委员(中国代表),《I.J of surface mining and land reclamation 》编委,中国GPS应用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煤炭学会环保专业委员会委员,多次应邀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希腊、韩国等国讲学、学术报告或合作研究以及担任国际会议的组委和分会主席。 胡振琪教授1991年在美国完成土地复垦的博士论文后就携带24箱先进的复垦书籍返回祖国,投身于土地复垦事业的开创之中。10多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土资源部科技专项重点项目和一般探索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回国人员基金、全国博士后基金、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项目、国家劳动部科技项目、美国矿山土地复垦研究基金、英国皇家学会对华研究员基金、中国-希腊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捷克国际合作项目等纵横向课题60余项。出版2本专著和参加编写4部,在国内外公开发表187篇论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21篇,ISTP收录8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煤矿区土地生态环境损害的综合治理技术》(第一完成人)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不仅在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理论与技术研究中有所创新,对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成绩显著。在教学工作中,曾独立教授2门博士生学位课、5门硕士生课程、12门本科生专业课,已培养博士后2人、博士12人、硕士9人。1项教学成果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名博士生论文获校级优秀博士论文(2003)。

目前, 胡振琪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土地复垦与矿区生态重建、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污染土地修复、3S技术应用和采矿环境工程。目前正在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际合作、国土资源部等10余项纵横向课题研究。


 

  主要学术论著

· 一种新型沉陷地复垦技术

· 金属矿山污染土地修复技术及实例研究

· 矿山复垦土壤重构的概念与方法

· 论矿区生态环境修复

· 关于土地复垦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

· 中国土地复垦目标与内涵扩展

·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soil reconstruction for coal mine land reclamation

· Impact of coal mining subsidence on farmland in eastern China

· Characteristics of farmland damage due to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nd its reclamation treatments in Eastern China

· 土地复垦学研究现状与发展

· 复垦土壤耕作效果的定量评价

· 塌陷地粉煤灰充填复垦土壤的污染性分析

· 试论土地复垦学

· 深耕对复垦土壤物理特性改良的研究

· 煤矿山复垦土壤剖面重构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煤矸石山刺槐林分生产力及生态效应的研究

· 半干旱地区煤矸石山绿化技术研究

· 基于遥感图像的煤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以唐山市古冶区为例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盘点大自然的十大"透明生物"
    同拟态的动物模仿环境一样,有些生物采取更极端的办法,…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