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景观生态 >> 文章正文 | ![]() ![]() |
|
|||||
| |||||
俞孔坚:寻常景观造就诗意栖居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8-26 | |||||
2004年7月31日,“科技与创新”北京地产系列论坛的住宅园林景观设计主题分论坛在保利大厦会议中心举行。美国EDSA亚洲总裁兼首席设计师陈跃中先生、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俞孔坚教授,以及论坛特别推荐的最佳主题园林项目太阳星城的开发商——北京太阳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志刚和论坛特别推荐的最佳园林设计项目乐府江南的开发商——北京天平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双喜围绕住宅的园林景观设计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京城部分房地产开发商、部分高校建筑系学生参与了这次论坛。 “科技与创新”北京地产系列论坛是今年第10届北京科技周的重要论坛之一,自2004年5月开始至10月结束,历时将近6个月。论坛由北京市科协、北京青年报和北京科技报社联合主办,北京电视台《京城房产》栏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千龙网共同协办。首场论坛于5月17日在清华大学举行,随后举行的各分论坛将就地产界当前最为关注的主题——园林设计、户型设计、建筑设计、智能设施、别墅创新、营销策划等多方面展开研讨。此次住宅园林景观设计创新论坛是“科技与创新”北京地产系列论坛的第一场分论坛。 寻常景观造就诗意栖居 演讲人:俞孔坚(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首席设计师) 人本应该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但当代城里人却在追求异常景观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大地,我们得到了房子,却失去了土地,失去了我们本当以之为归属的、藉之以定位的一片天地,因而使我们的栖居失去了诗意。具体来讲,这种“盲目”和自我的失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认为古代传统可以代表当代中国人的民族身份;认同古典西方的景观,误认为高贵典雅的巴洛克景观可以标榜自己出众的身份;认同现代西方的帝国景观,误认为只要是现代的形式便有现代的意义;认同现代异域的景观,误认为奇花、异卉、奇景就可以产生美。 这四个方面的盲目认同,从时间维度上或是在空间维度上,失去了作为此时此地人的自我,也失去了大地的本真。我将这种“盲目”上升到生命的意义和民族身份的危机。面对这样一个危机,现代居住景观的设计必须重新回到土地,归还人与土地的本真。 人们对寻常景观的呼唤正逐渐体现在京城的楼盘设计中,比如塞拉维拉案例,就展现出平常杨树景观的诗意。这是个建成项目,设计者大量使用了北方人习以为常的、曾经不屑一顾的杨树作为居住景观的主要构成材料。简单的种植方式,低廉的造价,方便的养护管理,却形成了极富个性的北京风格。而获得本次论坛推荐的最佳水景园林项目山水文园则让北方河滩的景观再现,季节性的河流使乱石河滩成为北方的一种寻常景观。在这个建成项目中,设计者再现了这种乱石河滩的景观,令它们在丰润的夏天有清澈的水流,在干冷的冬天则有满谷的卵石,留下清泉的想象。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城市快速路景观影响评价方法 俞孔坚——从事景观与城市设 景观生态规划发展历程 美、日、德景观设计比较 水域生态系统景观设计要点 景观苏州 Placing our Hypotheses and 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栖居在城市的树上 景观设计三现象谈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