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恢复生态 >> 文章正文 | ![]() ![]() |
|
|||||
| |||||
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5-14 | |||||
1.国外的发展历史 国外最早开展恢复生态学实验的是Leopold 等于1935 年恢复了一片草场。20 世纪50~60 年代,欧洲、北美等开展了一些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矿山、水体和水土流失等环境恢复和治理工程。从70 年代开始,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从事水体恢复研究。1975 年在美国召开了“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国际研讨会,强调开展生态恢复技术措施研究。然而恢复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则始于20 世纪80 年代。1980 年Cairns 主编了《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一书,阐述受损生态恢复过程中主要生态学理论和应用问题。1983 年在美国召开了“干扰与生态系统”国际研讨会,探讨了干扰对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影响。1985 年Aber 和Jorban 两位英国学者提出了恢复生态学的术语,并出版了有关恢复生态学研究的论文集,同年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成立,标志着恢复生态学学科的形成。1989 年在意大利召开的第5 次欧洲生态学研讨会上把生态系统恢复作为该次会议讨论的主题之一。1991 年在澳大利亚召开了“热带退化林地的恢复国际研讨会”。1993 年《恢复生态学(Restoration Ecology) 》杂志创刊。1994 年在英国举行“第六届国际生态学大会”上将生态恢复作为15 个现代生态议题之一。1996 年在瑞士召开了第一届世界恢复生态学大会,强调恢复生态学在生态学中的地位,恢复技术与生态学的联系。1997 年著名刊物Science 连续刊载了7 篇关于生态恢复的论文。1998 年美国生态学会年会的主题涉及恢复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000 年在英国召开恢复生态学会国际大会,其主题是以创新理论深入推进恢复生态学的自然与社会实践;2001 年召开的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其主题是“跨越边界的生态恢复”。近20 年来,世界各国均有大量有关恢复生态学论文报道,并有多种恢复生态学期刊、文摘、网站,极大促进了恢复生态学的交流与发展。重建、毛乌素沙地恢复等提出了许多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与优化模式,先后发表了大量有关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论文、论著,在实践上已形成大批的小流域生态恢复的成功案例,极大促进了我国恢复生态学的研究与发展。 2.国内的发展历史 我国也是较早开展恢复生态学实践和研究的国家之一。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退化生态系统的长期定位观测试验和综合整治研究,50 年代末,余作岳等在广东的热带沿海侵蚀台地上开展了植被恢复研究。70 年代末“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80 年代长江、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和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以及80 年代末在农牧交错区、风蚀水蚀交错区、干旱荒漠区、丘陵、山地、干热河谷和湿地等也进行了退化或脆弱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研究与试验示范。90 年代淮河、太湖、珠江、辽河、黄河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以及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森林恢复研究、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恢复、山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毛乌素沙地恢复等提出了许多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与优化模式,先后发表了大量有关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论文、论著,在实践上已形成大批的小流域生态恢复的成功案例,极大促进了我国恢复生态学的研究与发展。 |
|||||
文章录入:pebble 责任编辑:pebbl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退化生态系统的内涵,参照系统 恢复生态学定义 恢复生态学及其发展 干热河谷生态恢复技术与示范 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根际环境与土壤污染的植物修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 生态恢复技术 恢复生态学的定义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