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恢复生态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经验成效与设想建议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经验成效与设想建议
作者:刘震    文章来源:中国水利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9-29

一、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主要成效与经验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在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具有多方面积极的效应,促进了修复区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人们思想观念的一系列变化。

一是生态修复区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轻。实施生态自我修复后,修复区灌草萌生的速度明显加快,裸地自然郁闭,植被覆盖度大幅度提高,土壤蓄水保土、涵养水源能力提高,水土流失减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宁夏盐池县实施生态修复3年后,全县植被覆盖率由25%提高到50%以上,草场亩均产草量由68公斤提高到150公斤。江西省赣州市通过生态修复,全区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土壤侵蚀量每年下降100万~150万吨,中轻度水土保持面积基本降为轻度或无明显流失,许多河道的河床以每年2~5厘米的速度下降。同时,实施生态修复后动植物群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植物种类向高级演替,野生动物增加,草原区一年生牧草比重大幅度减少,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多年生优质牧草比重提高。

二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经济收入增加。结合生态修复,各地采取了一系列配套的对策和措施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舍饲圈养,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环境和畜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为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内蒙古自治区在大规模推行生态修复,舍饲半舍饲牲畜比重达71%的情况下,畜牧业不但没有滑坡,而且实现了稳步发展,其中农区、半农区牲畜头数平均比禁牧前增加70%以上,牲畜由过去的一季出栏变为四季出栏。

三是促进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农民生态意识增强。从黄土高原到内蒙古草原,传统广种薄收的粗放经营正逐步向精耕细作和集约经营转变。许多地方的牧民告别了游牧习惯,走上了草原承包和定居生活,并大力实行围栏、休牧轮牧、舍饲半舍饲,逐步走出了“超载放牧,越牧越荒”的怪圈。相当一批农牧民已经树立起“市场、效益”和“立草为业、引种入牧、引草入田、为养而种、以种促养”的新观念,大力发展家庭草库伦,在原来粮田地上种植优质牧草,生产的粮食全部用作牲畜饲料,并利用秸秆来发展青贮或氨化饲料,有效地解决了牲畜的饲草料问题。

各地在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中除了取得以上成绩外,还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出台政策,建章立制。许多地方以政府名义出台了相关政策性文件,多数乡村制定了相应的乡规民约和管护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生态修复工作的顺利推进。内蒙古、青海、宁夏、河北等地配合禁牧政策的推行,全面推行了草原承包责任制,采取以户承包或联户承包的形式,将所有草场落实到户,承包期30~50年,从根本上解决了草原长期存在的“大锅饭”问题,使草原资源的建管用、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陕西省人民政府还规定“在封山禁牧区内严禁放牧、采石、采矿和取土,严禁非法砍伐林木、侵占林地,严禁毁林开荒、毁林采种、挖根等”。

政府统筹,协同作战。各地在实施生态修复工作中十分重视政府的组织和协调,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农林水、公安、环保等部门为成员的生态修复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和任务,建立起“政府协调、部门协作”的管理运行体制。

多措并举,创造条件。在推进生态修复过程中,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以建促修,通过加强基本农田、小流域治理、水源工程、饲草料基地等建设,变广种薄收为集约经营。二是以草定畜,从控制载畜量入手,采取多种手段降低草场载畜量,实现草畜平衡。三是以改促修,通过改变饲养方式和畜群种类,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为大范围生态修复提供保证。四是以移促修,把生态条件异常恶劣地区的农牧民和他们的牲畜,迁往小城镇和条件好的地方异地安置,减少生态压力和人为破坏。五是能源替代,通过建沼气池、节柴灶等途径解决群众的日常生活能源,促进生态修复。

严格执法,加强管护。许多地方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宣传与管护服务网络,落实了专门管护人员,布设了标志牌、碑,重点地段还增设了封育围栏等设施,有力地保证了管护措施落到实处。

示范带动,广泛宣传。几年来,各地从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入手,通过法规政策制定、规划编制与实施、政府组织领导与协调、群众参与等措施全力推动生态修复工作,并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介开展了多层次、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使生态修复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二、今后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设想及建议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起步晚、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这项工作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探索解决途径,完善政策措施。

一是搞好生态修复规划。将生态修复规划纳入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尽快完善《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经审查后印发各省区,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与任务。尽快编制分流域、分省区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作为指导当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依据。从全国来讲,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近期的重点是江河源区、内陆河流域下游及绿洲边缘区、草原区、重要水源区、长城沿线风沙源区等区域;生态修复的对象主要是覆盖度为5%~50%的低中覆盖度的草地、郁闭度小于40%的灌木林地和10%~30%的稀疏林地等地类。

二是继续抓好试点建设。要认真系统地总结试点地区、试点县的经验,积极引导,不断探索新的路子,使试点示范能起到更好的辐射作用,并提出下一步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的具体措施。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生态修复工作涉及水利、畜牧、农业、林业、计划、财政等部门,必须加强领导、搞好协调,各级政府要在规划的统一指导下,协调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水利部门要切实当好政府的参谋,搞好统一规划,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工作,确保生态修复工作扎实推进。

四是完善配套政策法规。要以现行法律法规为依据,针对生态自我修复的特点,对乱挖乱采、滥牧过牧以及不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等行为提出明确规定。要积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办法和乡规民约,落实管护责任,限制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同时,要制定和完善有关优惠政策,对转变生产方式、生态移民等给予支持和补偿,调动广大农牧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五是强化监督管理。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确保生态修复真正落到实处。重点牧区要进一步完善、细化草原家庭承包责任制,推行以草定畜,防止超载过牧。要坚决禁止违法开垦活动,加大对乱采滥挖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各类非法破坏草原行为的监督检查。所有实施退耕还草、退牧还草、风沙源治理和小流域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均须严格实行封山禁牧或划区轮牧。要加强对风沙区、草原区、山区和丘陵区等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所有开发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水保方案编报审批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六是加强理论与技术研究。加强与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修复的机理、关键技术、优质抗逆草种选育、效益监测指标体系等重大课题的研究。抓紧制定生态修复标准和技术规范,明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原则、要求、标准、监测等,规范对生态修复工作的管理。搞好生态修复效益监测评价工作,指导与推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健康发展。

七是进一步搞好宣传。大力宣传水土保持工作在防治水土流失、保护草原、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要切实转变生态建设中重工程建设轻管理保护的观念,自觉转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无论是从国家生态安全来讲,还是从解决“三农”问题来讲,生态修复都是值得大力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建议国家把生态修复工程作为一个专项工程来推动。

(本文节选自作者在“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上的工作汇报)

 

作者为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关君蔚——水土保持和生态控
    试论河流生态修复规划的原则
    CORPS OF ENGINEERS WETLAND
    [原创]嫩肉木的调查与研究
    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评估准则
    流域尺度的河流生态修复
    中国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李定强——从事水土保持与水
    作为饮用水源的微污染湖泊水
    污染土壤修复与生态安全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