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生态经济 >> 文章正文 | ![]() ![]() |
|
|||||
| |||||
三亚生态经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贵阳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1-15 | |||||
三亚是中国的南大门,为海南省的第二大城市,该市紧紧围绕建设“旅游度假、生态示范”城市的目标,着力在铸造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城市品牌上下功夫,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城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称号。 三亚市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有: 一是把生态环境作为三亚发展的生命线,提出“三亚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三亚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坚持任何时候都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放在第一位,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目前,该市绿化覆盖率达41.7%,人均公共绿地达14.15平方米,在国内位居前列,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二是围绕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定位,不断调整和完善发展思路,找准发展的突破口,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吃生态饭、发生态财。今年以来,该市专门出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意见》,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深化污染防治、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等方面都制定了明确的工作措施。 三是按照“以人为本、突出个性”的原则,着力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从环境、布局到建筑、园林绿化甚至雕塑等方面,都力求展现三亚的个性魅力,形成城在水中、城在绿中、城在景中的生态效应。近年来,三亚的房地产业很火,全国各地的房开商和购房者纷至沓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三亚生态人居环境品牌效益日益凸现。 四是着力深化改革,加强科学决策,强化规划管理,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良好的体制保障。三亚市制定了《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把三亚工业建设成以旅游工艺品、海洋产品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制药、高科技产业等支柱的工业体系,并在进行经济结构大调整中,把传统的农业生产转变为热作高效农业和旅游两个龙头,关闭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向海洋生物制药产业、热作食品加工产业、旅游纪念品产业过渡。 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使三亚市向“东方夏威夷”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经济结构调整看,三亚的工业和农业发展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三亚不仅高质高效热作农业在快速发展,清洁型工业企业在壮大,而且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三亚的环境质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并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4%,大气质量优于国家一级标准。 有所为有所不为,三亚人推进生态经济建设的实践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也将一个传统的哲学命题———“扬弃”,摆到了我们的面前。贵阳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实力的任务十分艰巨,在建设生态经济市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工业强市”与“环境立市”并重,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大力发展微硬盘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高新技术产业,而对那些高能耗、重污染的项目,我们则应果断放弃。 建设生态经济市,不仅是谋求发展的艺术,也是学会放弃的艺术。对于贵阳人来说,三亚经验启示的意义或许就在这里。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生态经济学介绍 延安:生态经济双赢战略大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建设 上海闵行发展生态经济之路:让 发展生态经济型产业 构建林业 用生态经济观念构建“和谐湖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规 和谐社会呼唤生态经济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山 生态经济政策体系构建浅议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