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城市生态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我们离世界第六大都市群有多远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我们离世界第六大都市群有多远
孙逊教授在上海师范大学“双三角论坛”上的演讲
作者:孙逊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21


  思想者小传

  孙逊1944年生,江苏丹阳人。1965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文学评论》编委,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上海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著有《红楼梦脂评初探》、《明清小说论稿》、《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等十余部专著。近年来关注都市文化研究问题,现正主持项目《江南都市文化历史源流与现代阐释》、《都市文化原理》。

  我们离世界第六大都市群有多远?提出这个问题主要基于这样两方面的考虑:一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作为人类城市发展最高空间组织形式的“世界级都市群”开始浮出水面,其影响往往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线,对当今世界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二是以“世界级都市群”为标志的当代城市化新模式,对当今处于城市化高速进程中的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世界:下一个会是谁?

  目前公认比较成熟的世界级都市群主要有五个。因而,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下一个会是谁?或者说,第六个世界级都市群将出现在哪里?这是许多国家都开始关注这个问题,纷纷提出世界级都市群建设与发展目标的根本原因。

  “都市群”理论可以追溯到曾任牛津大学地理学学院主任的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eanGottmann)。1961年,他在对美国东北部高度城市化的区域研究了20年之后,发表了纪念碑式的著作《都市群:美国城市化的东北部海岸》。在书中,他第一次提出了“都市群”概念。都市群的英语为“megalopolis”,该术语来自希腊词汇,意思是“巨大城市”。都市群也被叫做城市群、都市带或巨大都市。从书名可以知道,作者的研究对象是美国东北部海岸的城市群体,它北起麻省(马萨诸塞州)的首府波士顿,南到美国首都华盛顿,包括纽约等主要城市。它面积不大,占全国的1.5%,但却拥有统计人口4千4百万,占到美国总人口的16%;更重要的,它集政府中心、银行中心、媒体中心、学术中心和移民中心于一体,是一个巨大的功能性都市区域,为整个美国提供了为数众多的基本服务,因而被称为美国的“主干大街”。此外,戈特曼还发现,在美国还有另外两个相似的都市群,一个是从芝加哥到匹兹堡,一个是从旧金山到圣地亚哥,从而使这一理论具有了普遍性的意义。

  对都市群的界定与认识目前并不统一,当下一般使用的衡量标准则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二是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形成各自的都市区,核心城市与都市区外围地区有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三是有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核心城市连接起来,各都市区之间没有间隔,且联系密切;四是必须达到相当大的总规模,人口在2500万人以上;五是属于国家的核心区域,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都市群理论的提出,其意义无疑是重要而深远的。不少的城市地理学家开始使用都市群概念,对世界其他城市密集的区域进行研究。

  目前公认比较成熟的世界级都市群主要有五个,除了美国东北部海岸都市群外,其他四个分别是:以法国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都市群,由美国的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与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等构成的北美五大湖都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都市群,以及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形成的英国伦敦都市群。因而,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下一个会是谁?或者说,第六个世界级都市群将出现在哪里?这是许多国家都开始关注这个问题,纷纷提出世界级都市群建设与发展目标的根本原因。

  中国:到底花落谁家?

  在当代中国已出现了三个初具规模的都市群或准都市群,它们分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但“世界第六大都市群”到底花落谁家,在今天看来依然扑朔迷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将出现一个都市群三强并进争先的格局。

  在当代中国已出现了三个初具规模的都市群或准都市群,它们分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

  根据初步掌握的资料与信息,我们对中国三大都市群大致可做这样一些描述:

  从概况上说,长江三角洲由沪、苏、浙三地15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具体包括上海市,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八市,和浙江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六市,其土地面积为10.9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8121万人(2002年)。还有一种说法,是将浙江的台州包括进来,它的依据是国家发改委牵头的长三角“十一五”区域规划;更新的说法是16加7,即上述16座城市外,再加浙江的温州,江苏的盐城、连云港,安徽的芜湖、马鞍山、合肥和铜陵,这一扩容的依据是建设部牵头的长三角城镇群规划。珠江三角洲一般是指不包括香港、澳门的“小珠三角”,由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惠州等十个城市组成,其面积接近4.2万平方公里,人口有3千多万。而京津冀都市群的提出比较晚,先后有“环渤海湾”、“京津唐”等说法,直到最近出台的《京津冀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报告》,这个都市群的基本轮廓才逐渐清晰,主要包括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及其周边的中小城市,但各种具体的数据相对比较缺乏。

  根据我们现已掌握的材料,这三个都市群可以说各有特色。从空间面积看,京津冀范围最广,为184957平方公里,是珠三角的3倍;从人口规模看,长三角人口最多,是珠三角的近3倍;从城市分布的密度看,长三角与珠三角相当,每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别有1.5~1.6个地级以上的城市,京津冀地区城市分布密度较低,为前两个地区的1/3;从经济发展总量看,长三角具有明显的优势,2000年实现GDP15350.79亿元,占全国GDP总值的17.2%,珠三角与京津唐地区GDP总值相当,分别为7522.43亿元和8261.02亿元,分别占全国GDP总值的8.4%、9.2%。此外,长三角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优势,如在2005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10强的排名中,上海、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占据5席。又如在基础交通设施上,相关资料显示,长三角的区域公路网总里程已达到11.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779公里,其公路网密度、高速公路密度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和5.8倍。三大都市圈地方财政收入约占全国各地方财政收入总量的40%,其中长三角占到21%。根据种种情况可以初步作出一个判断: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当代三大都市群中,长三角的总体实力相对较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应担当起更重的责任。

  如果以“世界第六大都市群”为发展目标,长三角还有以下一些特点值得注意:一是长三角城市群在一体化上理念提出得最早,推进的时间也最长。早在1982年,就提出“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圈”。尽管发展的道路十分曲折,但20多年的磨合与经验,无疑为它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二是长三角现有的基础设施在国内是领先的。以交通为例,早在1992年,贯穿江苏、上海、浙江的高速公路开工,为苏南地区吸引了大批的外资公司与企业,并沿着上海、昆山、苏州、无锡一线形成了布局比较合理、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带。技术、资本密集产业和劳动密集型择地而居,强化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协调性。据今年两会期间的最新消息,“沪杭磁浮交通项目”已正式获国务院批准,并将于2008年建成。它的建成将在沪嘉杭之间形成1小时交通圈。可以想见,这对于进一步密切长三角的区域联系与合作,对于这一地区以上海为中心、带动江、浙两翼的平衡与全面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借助举办世博会的重大契机,两省一市进一步深化了携手发展的共识。一方面,上海的国际大都市建设,是不可能脱离长三角地区而独立发展的;另一方面,“谁能更好地接轨上海,谁就能率先迅速崛起”,也成为江、浙两地不少企业的重要发展思路。

  但“世界第六大都市群”到底花落谁家,在今天看来依然扑朔迷离。如有学者认为:长三角对珠三角的优势与区域划界有关,如果把目前的小珠三角改作加上香港、澳门以后的大珠三角,其影响力立刻就会超过长三角;另一方面,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京津冀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地”,它所带来的影响未可限量。其中,最受瞩目的是天津滨海新城的建设。据悉,天津滨海新区的“十一五”发展定位是: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的高水平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以及宜居的海滨新城,其地位相当于上海的浦东。如果说,上海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与浦东新区的开发有直接关系,那就不难想象,渤海湾滨海新城的建设会给这一区域带来怎样的影响。现在从产业高级化程度、科技教育资源的集中度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程度来看,京津冀的基础要略强于长三角。而随着京津城际列车的开通、北京与天津的经济一体化,以及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发展机遇出现,特别是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可以想象,很快会有大量的资本与优秀人力资源流入这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将出现一个都市群三强并进争先、带动和服务全国发展的格局。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城市雨水作为中水原水在中水
    国外城市河流治理面面观(下
    国外城市河流治理面面观(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建设
    搞好立体绿化 提高城市绿量
    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空间三维
    关于城市水环境若干问题的探
    强化城市生态安全措施
    保护生存环境 建设生态城市
    城市内河综合整治规划探析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