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城市生态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我们离世界第六大都市群有多远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我们离世界第六大都市群有多远
孙逊教授在上海师范大学“双三角论坛”上的演讲
作者:孙逊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21

 

  目标:距离究竟多远?

  一个大都市群的形成,最重要的因素有二:一是群体中要有一到两个具备世界中心城市资格的国际化大都市;二是在都市群内部,特别是在中心城市与一般城市之间,要有一种优势互补、和谐发展的友好型都市生存秩序。

  着眼于“世界第六大都市群”的建设,对于长三角来说,除了积极应对外在的挑战外,更重要的是正视自身的问题,努力减少和消除一切影响长三角都市群内在机制与和谐发展的障碍。一个大都市群的形成,最重要的因素有二:一是群体中要有一到两个具备世界中心城市资格的国际化大都市;二是在都市群内部,特别是在中心城市与一般城市之间,要有一种优势互补、和谐发展的友好型都市生存秩序。

  首先,从对首位城市的要求看,关键在于上海能否真正建成具有国际化水准,可与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相媲美的世界中心城市。

  当代世界级都市群的中心城市一般都是世界中心城市。美国未来学家希姆斯特拉曾为世界中心城市开过一个“条件”清单:一是城市的安全性;二是居民普遍掌握英语;三是城市有相当的规模,至少要有几百万人口;四是该城市的领导和居民都赞同增加发展机遇和提升创造力;五是开放的移民政策,能保证多样的生活方式。照此看来,上海已经具有了比较好的基础。这也是国内外学者公认的,如希姆斯特拉就看好上海,还有如首都发展研究院的杨开忠教授也认为,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北京、上海、香港都有希望成为未来的世界中心城市之一;但他同时又强调,从客观条件、地理环境、国家定位和发展态势看,上海则最有可能在未来50—80年内成为世界中心城市。另一方面,在今天,上海自身也比任何时候都产生了更明确的角色意识。从1993年起,上海就已把对长三角整体发展的思考纳入到上海城市发展的规划之中,并开始积极部署,推动上海与长三角合作协调。特别是四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定位,更是突出了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目标。

  但由于城市发展的起点低,所以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当今一流的国际大都市对本国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很大,如纽约、东京、伦敦、首尔(汉城)的GDP分别占全国的24%、26%、22%和26%,而中国三大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广州、上海、北京的GDP占全国份额分别是1.8%、4.6%、2.5%。在中心城市功能方面看,上海与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以纽约为例,全美500家最大的公司中约有30%的总部设在纽约,而上海在这方面和首都北京相比吸引力还有不足之处。再如经济产业结构上,国际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是信息、金融、科技三大产业,而上海的经济结构优化还任重道远。2002年,上海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0.7%,而纽约、伦敦、东京等大城市均在80%以上。其他如科技成果问世多与商品化、产业化能力低的矛盾等,也都是上海未来发展需要克服的因素。也正是由于这样一些原因,有“世界规划第一人”之令誉的彼得·霍尔爵士,在肯定长江三角洲可以成为世界第一流大都市群的同时,也把其时限定在50年以后。

  其次,对于整个长江三角洲来说,尽管它的城市化水平目前在国内领先,2003年达到56.2%,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但与国际公认的都市群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如在城市化水平上,像美国东北部都市群,其城市化率已超过了90%。在经济生产总量上,中国都市群对国家的贡献度比起发达国家仍然是相当有限的,如美国的三大都市群(大纽约区、五大湖区、大洛杉矶区)GDP占到美国的67%,日本的三大都市群(大东京区、阪神区、名古屋区)占到日本的70%,而中国三大都市群仅占到35.8%的份额。再如人均GDP,人家最多的逾3.5万美元,最少的也超过1.5万美元,长三角才5000美元左右;还有单位面积的GDP产出,长三角仅相当于其他国际都市群的1/10,甚至是1/20;一个差距更大的指标是万元GDP的能耗,保守的估计,长三角至少是日本的11.5倍,德国、法国的7.7倍,英国的4.3倍。总之,与世界级都市群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更为关键的是,大都市群中的城市应具有合理的层级关系,在各自承担不同功能的基础上构成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体。但从现实发展状况看,要达到这一要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比如,要想突破目前的行政区划,就是很困难的。与珠江三角洲不同,珠三角诸城市同属一省,而长三角15个主要城市分属二省一市。以当前的经济发展为例,由于资源与环境的相似所导致的“产业同构”与“同质竞争”,目前已成为直接威胁长三角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的关键因素。有关研究报告指出,长三角目前的产业结构趋同率已高达70%。在长三角经济圈“十五”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规划中,集成电路产业的同构性达35%,纳米材料为48%,计算机网络为59%,软件产业为74%。另一项调查还表明,在苏、浙、沪经济圈的15座城市中,有11座城市选择汽车零配件制造,有8座城市选择石化,12座城市选择通信产业。由于重复投资与重复建设所导致的“产业同构”与“同质竞争”,正日益严重地威胁着这一地区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此外,在通信信息网络、金融商贸网络、企业服务网络、旅游网络、一体化的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等方面,也继续走出“各自为政”的状况。一种理想的大都市群模式下,中心城市以其科技、资本和产业的优势,在区域经济结构中起先导与创新作用,通过合理的布局与发展,在做大做强自身的同时,给周围地区带来发展的机遇与提供良好的服务。目前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距离这种和谐发展的理想模式还有一定的距离。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第六大都市群的建设,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的上海责任重大,它不仅需要首先把自身建设成真正的世界级中心城市,同时也需要与其他周边城市一起,建设一种互利双赢、和谐发展的城市结构关系。

  再次,世界级都市群的影响必然是全球性的,这就要求整个长三角地区必须具有更高的开放性与国际性。这里可以举文化方面的例子来说明。以长三角的演出市场为例,由于尚没有形成真正的世界文化交流中心,同时也没有在区域内建成联系相对密切的共同文化市场。具体说来,一方面是个别城市的演出市场“一枝独秀”,另一方面则是周边城市的演出市场“无米下锅”,一些拥有一流演出设备的其他城市剧场经常闲置,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上海交响乐团总经理陈光宪认为:演出市场不“扩容”,是票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无论是上交自己精心酝酿的一些音乐会,还是用高价请国外著名的指挥大师、演奏家同台演出,一般都是演一两场就偃旗息鼓,其结果一方面是造成了“高票价”,另一方面也将许多音乐爱好者,尤其是其他城市的观众挡在门外。如何进一步开放和共享文化资源值得深思。

  面对以上这些问题,我想最关键的是“开放”。“海纳百川”是上海城市精神,上海要真正成为一座具有城市活力与精神魅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同时努力推动长三角成为一个环境友好型、资源与风险共担的城市共同体。这里,加强区域内的对话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区域对话与合作的平台,如“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等。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尽可能好地利用这些平台,并不断地开拓出更多新的对话与交流渠道,使长三角都市群之间形成一种更加密切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联系机制。在理性的道路上和谐发展,持续发展,这对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城市雨水作为中水原水在中水
    国外城市河流治理面面观(下
    国外城市河流治理面面观(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建设
    搞好立体绿化 提高城市绿量
    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空间三维
    关于城市水环境若干问题的探
    强化城市生态安全措施
    保护生存环境 建设生态城市
    城市内河综合整治规划探析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