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生态技术范式是对传统的超越

作者:黄涛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5

  编者按

本文作者对如何建立生态技术范式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分析了建立生态技术范式的重要意义,剖析了生态技术范式缺失的根本原因,并对建立生态技术范式的制度安排提出独到的见解。文章明确了政府、市场、公众、企业在建立生态技术范式中的责任,希望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建立生态技术范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推动生态技术创新,克服生态技术范式形成的体制障碍,必须解决建立生态技术范式压力、动力、拉力、能力不足等问题。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形成生态技术范式的推力,完善市场秩序为生态技术范式提供动力,培育生态消费以形成生态技术范式的拉力,建立企业生态管理制度以形成生态技术范式的能力。

为什么要构建生态技术范式?

阅读提示建立生态技术范式是对传统技术范式的超越,是构建"两型社会"的技术支撑,更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建立生态技术范式是对传统技术范式的超越。传统的技术创新把追求市场利润作为唯一目标,造成了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失衡。生态技术范式是对传统技术范式的超越,表现为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生态技术范式是按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开发和使用技术,使技术的应用不至于破坏环境,可以涵盖循环技术、绿色技术、环保技术、清洁技术等概念。从长远看,这种技术范式的社会收益大于它所带来的私人收益。

建立生态技术范式是构建"两型社会"的技术支撑。传统技术范式决定的生产方式是一种非持续发展模式,使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生产建设普遍存

在着生产消耗高、产品质量低、建设浪费、生态环境破坏等严重问题。有关数据表明,我国每实现1万元GDP大约要造成700~2000元的环境损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这种模式必须得以彻底改变,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供给"的多赢目标。

建立生态技术范式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我国加入WTO以后,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已从国内延伸到国外,国际市场对生态产品的要求愈来愈高。企业发展必须密切关注国际消费市场上的生态化趋势,开发生态技术、生态产品,发展生态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维持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

生态技术范式缘何缺失?

阅读提示政府缺乏激励举措,市场发育不完善,公众生态消费不足,资金、人才、信息匮乏等因素延缓了生态技术创新的步伐。

生态技术具有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性质,但研发往往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技术开发单位普遍缺乏生态技术创新的动力。如果以纯粹的市场机制调节,可能导致市场失灵。事实上,生态技术范式形成的推力、压力、动力、拉力、能力不足,这些不足延缓了生态技术创新的步伐和力度。

政府缺乏激励举措,导致建立生态技术范式的压力不足。在生产方面,由于资源无价或低价,经济主体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尽可能地利用无偿的环境

资源来降低成本,而不考虑产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各种非生态技术成了经济主体的理性选择。在排污方面,政府征收的排污收费标准远远低于环境治理费用,使"理性经济人"没有对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问题进行治理的压力。同时,对污染环境企业的惩罚程度不足,对生态技术本身健康发展的保护力度不够,不能有效地引导企业开展生态技术创新研发。

市场发育不完善导致建立生态技术范式的动力不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于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市场发育还不完善,市场竞争还不平等、不规范。而生态技术创新成果又是一种容易搭便车的共享性产品,容易造成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人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这就削弱了生态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现代企业制度也正在建立和形成的过程中,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确立,产权不明晰,企业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主体,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尤其当前利益最大化,很少关心或不关心社会成本,不会主动采取生态技术范式。

公众生态消费不足导致建立生态技术范式的拉力不足。传统消费观的核心是无限追求物质需要,享乐主义至上,这种消费观认为幸福就是对各种资源的占有,追求享乐、消费是人类最好的生活方式。据统计,我国注重追求生态消费群体的比例不到全国人口的20%。消费者的生态意识不强,对非生态消费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把自身的衣食住行与环境联系起来。有的只认识到生态消费对于自身的重要性,而意识不到对整个社会的重要意义。因此,我国目前对生态产品和生态工艺技术的需求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资金、人才、信息匮乏导致建立生态技术范式的能力不足。中小企业一般经济规模小,研发人才少,技术力量弱,没有研发生态技术的能力。同时,企业中技

术人员缺乏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研究开发活动只注重产品生命周期的某一特定阶段,而非全过程。技术市场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企业不能及时地收集和利用生态技术的信息,难以把握和寻找生态技术创新机会,难以把握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这会影响企业生态技术成果的先进性。

如何推动生态技术范式的建立?

阅读提示生态技术范式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政府维度的推力、市场维度的动力、公众维度的拉力、企业维度的能力共同作用,形成合力,缺一不可。

环境与其他公共物品或服务一样,具有共享性即消费的非排他性。政府应该就生态这种"公共物品"提供制度供给。

形成生态技术范式的推力机制。首先,制订生态技术创新规划,将生态技术创新战略纳入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战略,构建生态产业结构。建立并严格执行绿色GDP生态核算体系,把生态成本计入经济增长指标,将绿色GDP作为考核企业绩效和各级政府选拔、任用、奖励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推动建立国家生态产业技术创新和生产基地、生态化省份或城市,建立生态示范工程,鼓励生态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其次,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生态技术创新研究基地,建立生态技术转让与推广中心,建立生态技术资源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国内外生态技术创新和扩散的最新发展动态,提高生态技术创新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准确性,加强生态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建设。再次,筹集生态技术创新资金。加

大国家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政府对企业和相应科研机构直接拨款,或利用其特有的法定职能筹集生态技术创新资金。实行信贷优惠政策,对于从研究发展生态技术到商业应用的各个环节提供低息或无息优惠贷款。

形成生态技术范式的压力机制。在生产环节设立资源消费税,对一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或污染、破坏环境资源的程度征收环境资源税,让企业在利用环境资源时承担相应的经济代价,促使制造商协调好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从生产和销售环节向技术环节施压,限制、禁止有害于环保的技术及产品的使用,迫使污染型企业改进工艺,促使企业采取生态技术范式。在排污环节,提高排污收费标准,使排污费接近处理费或对环境造成的损失费,使其得不到高额利润,逼迫其调整产品结构,促进污染工艺的改造与老化设备的淘汰,进行生态技术创新。

形成生态技术范式的动力机制。首先,制订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有关产业的明确的生态标准,制订专门的绿色专利保护制度,鼓励并保护生态技术创新的成果。其次,制订税收优惠政策,对节能和节约资源的技术和设备投资,对企业清洁生产技术开发、专利和设备投资给予税收抵扣和加速折旧等优惠,对使用生态技术、选择生态生产模式的厂商减税,对生态产业企业进口技术和设备免征关税。再次,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把生态产业产品列入优先采购领域,促使创新企业具有研发生态技术的意愿。

形成生态技术范式的拉力机制。培育生态消费以形成生态技术范式的拉力。生态消费指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水平,不对生态环境

造成危害的可持续消费模式,表现在消费品本身、消费品的来源、消费过程、消费结果的生态化。倡导和推进生态消费,改变以占有物品、消耗及丢弃为主要特征、导致资源消耗加剧和污染废弃物增加的现有消费模式,引导企业不断地进行生态技术创新。宣传生态消费观念,注重精神文化消费,以适度消费观为指导,转变物质享乐主义的价值取向,摒弃对物欲的过分追求。

形成生态技术范式的能力机制。企业应从经济人转向社会生态经济人的轨道上来,建立市场化与生态化内在统一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是生态技术创新的落脚点和支点,应建立企业生态管理制度,建立企业的内部动力机制和自身能力机制。其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使企业真正成为生态技术创新决策、投入、开发、承担风险的主体和获取相应利益的主体。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决策生态化。值得注意的是,实现企业生产全过程的生态化,不但在生产过程即产中环节要实现生态化,而且也要强调产前、产后环节的生态化。其二,建立企业生态文化。企业生态文化是以生态文化为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并将其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实现人、企业、生态和社会持续发展的经营文化。对企业员工进行生态宣传、教育和培训,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积极参与生态公益活动,树立生态企业的良好形象。其三,提高企业生态技术创新能力。通过申请绿色标志认证,促使企业生态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研发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引进先进生态技术,实现企业技术发明和技术设计的生态化。

克服生态技术创新的体制障碍的过程也正是提供生态技术范式的制度安排过程。生态技术范式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政府维度的推力、市场维度的动力、公众维度的拉力、企业维度的能力共同作用,形成合力,缺一不可,其中尤以企业维度为最重要,是合力的支点。企业作为生态技术范式的贯彻落实者,为生态技术范式提供根本保证;政府作为生态技术范式的倡导者,为生态技术范式提供制度支持;市场作为生态技术范式的联动者,为生态技术范式提供活动环境;公众作为生态技术创新的最终受益者,为生态技术范式提供广泛的受众基础。

作者为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哲学教研室副教授,哲学博士。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延伸阅读
    没有相关文章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好氧塘净化污水的工作原理与类型
    好氧塘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如图:好氧塘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 …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