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动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19

(一)存活曲线
      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作图,从而把每一个种群的死亡——存活情况绘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即是存活曲线。

存活曲线的基本类型:
Ι型 (凹型) :生命早期有极高的死亡率,但是一旦活到某一年龄,死亡率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如鱼类、很多无脊椎动物等。
Π型 (直线型):种群各年龄的死亡基本相同,如水螅。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的成年阶段等。
Ш型(凸型):绝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生理年龄,早期死亡率极低 ,但一旦达到一定生理年龄时,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如人类、盘羊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等。


(二)种群的指数增长
    种群增长是种群动态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是指随着时间的变化,一个种群个体数目的增加。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先从比较简单的情况说起。

    如果一个单独的种群(在自然界,常常是若干种群的个体生长在一起)在食物和空间充足,并无天敌与疾病和个体的迁入与迁出等因素存在时,按恒定的瞬时增长率(r)连续地增殖,即世代是重叠时,该种群便表现为指数式地增长,即dN/dt=rN。其积分就得到经过时间t后种群的总个体数。如用图表示,则得到一条个体数目不断增加的“J”形曲线(下图1)。种群如按此方式增长,那么一个细菌经过36小时,完成108个世代后,将繁殖出2107个细菌,可以布满全球一尺厚。达尔文也曾计算过繁殖缓慢的大象的个体。一对大象任其自由繁殖,后代都能成活,750年之后将会有19,000,000头大象的存在。这些显然是一种推算。实际上,这种按生物内在增长能力即生物潜力呈几何级数或指数方式的增长在自然界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限制生物增长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即环境阻力的存在(如有限的生存空间和食物,种内和种间竞争,天敌的捕食,疾病和不良气候条件等)和生物的年龄变化等必然影响到种群的出生率和存活数目,从而降低种群的实际增长率,使个体数目不可能无限地增长下去。相反,通常是当种群侵入到一个新地区后,开始时增长较快,随后逐渐变慢,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或者在这一水平上下波动。此时个体数目接近或达到环境所能支持的最大容量或环境的最大负荷量(K)。在这种有限制的环境条件下,种群的增长可用逻辑斯谛方程表示:dN/dt=rN(K-N/K)=rN(1-N/K),1-N/K代表环境阻力。增长曲线表现为“S”形(下图2)。一般认为,这种增长动态是自然种群最普遍的形式。

图1

图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延伸阅读
      没有相关文章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海豚尾巴是其高速游泳"发动机"
         据国外媒体报道,1936年科学家就发现发现海豚游泳速度高…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