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水中大熊猫” 探访中华鲟繁殖保护全过程

作者:李政葳    文章来源:光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4/15

  【相关链接】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过程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是指子一代中华鲟在纯淡水环境下培育多年,不经过海淡水洄游过程,而是通多人工科学诱导与调控,使其性腺发育成熟,成功产下子二代。这项研究的成功可使中华鲟物种保护摆脱对野生中华鲟资源的依赖,并使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中华鲟成为可能;同时,这也为中华鲟的物种保护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对中华鲟的物种延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中华鲟标记放流与追踪

  30多年来,中华鲟研究所共计放流了中华鲟500万余尾,放流的中华鲟能否顺利游达长江口以及其对自然种群的贡献率一直备受关注。工作人员究竟如何监控与追踪放流后的中华鲟?

  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鱼类的标记技术是研究鱼类迁移和运动、生物学特性、种群资源动态以及增值放流效果评价的重要工具。2014年,技术人员针对不同规格的中华鲟采用了3种标记方法:PIT标记、体外标记、声呐标记。标记前须测量鱼的体长、体重等指标,记录PIT编号,记录声呐发生器编码,并建立放流鱼的档案。

拯救“水中大熊猫” 探访中华鲟繁殖保护全过程(组图)

  中华鲟标记方式展示

    T型塑料管标记(体外标记)——塑料管内部打印唯一的编号、放流单位及联系方式,标记部位为鱼体背鳍基部。体外标记识别简单,无需专业人员或专业检测仪器,肉眼可辨,渔民可以通过标记物上的联系方式与放流部门及时联系,大大降低了中华鲟放流后的误捕误伤率。

  PIT标记——也可称之为被动检测电子标签。它体积小、重量轻,最小标签为0.022克体内标记,不受外界环境干扰,可以长期有效。这种标记方法主要是放流中华鲟在海洋中生长达到性成熟并返回长江进行自然繁殖过程中,在被捕捞后可以得到准确的鉴定,标记部位为鱼体背部。

  超声波遥测(声呐标记)——声波发射装置植入或者固定于鱼体,通过主动追踪以及沿江布设固定接收器方式接受声呐信号,获取鱼类洄游信息,无需回捕。当标记鱼游经接受器接受范围时,可以自动记录接受信号时间,从而推测鱼类洄游过程。标记有效时间为1到3年。

  ●中华鲟繁殖保护历程

  1984年,中华鲟研究所利用鲟鱼的脑垂体催产洄游到坝下产卵的亲鱼,并进行了初孵化出苗种的放流;

  1985年,采用人工合成激素代替传统催产繁殖获得成功;

  1995年,大规格中华鲟养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幼苗成活率大幅度提高;

  1998年,中华鲟人工配合饲料研制成功,使中华鲟放流数量大幅度提高;

  1999年,中华鲟研究所达到年度放流大规模幼苗5万尾以上的能力;

  2000年,中华鲟活体无创伤取卵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减少了繁殖要牺牲雌性亲鱼的历史,提高了成熟亲鱼催产成功率;

  2007年,全人工繁殖项目开始启动;

  2009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获得突破,当年产后群与的康复技术成熟;

  2011、2012、2013年和2014年,全人工繁殖均取得成功。

上一页  [1] [2]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拯救“水中大熊猫” 探访中华鲟繁…
    编者按:中华鲟被视为是整个长江生态系统的风向标。作为我国…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