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应对气候变化 构建绿色发展机制

作者:黄海燕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4-9

 

  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绿色化

  政府应加快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体系,出台中国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制度,鼓励公众消费低碳产品,倒逼企业实现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的低碳化。

  社会化大生产包含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每一环节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互相联系、制约,共同组成生产周期。

  当前,我国将流通、消费作为重点加以关注,明确2012年经济工作的基调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同时,流通和消费的绿色化也是关注重点。这需协调好扩大化与绿色化之间关系,既促进流通、扩大消费、有助增长;又推动绿色流通、绿色消费,有助转型。

  而围绕低碳理念展开的全球化行动,在流通和消费领域成效显著,促成了绿色化倒逼、联动等机制,并推进企业行业、社会消费、政策体系的绿色化建设。

  商品流通是商品从生产者手中经过各流通环节,进入到消费者手中的运动过程,包括批发、零售、仓储等环节。

  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市场主体善于把握和规避绿色发展的机遇与风险,无形中促成绿色化市场机制。这突出体现在大型跨国集团在商业流通和消费领域开展的全球碳足迹标签行动。即追踪、核算、标记产品从原料、制造、储运、销售、废弃到回收全过程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此类低碳实践具有社会引领性和广泛影响力。

  目前世界已有十几个国家颁布有关碳排放法规,在国内企业中推行碳标签制度;全球有上千家著名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将“低碳”作为基本要求,如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要求10万家供应商完成碳足迹验证。

  我国发展低碳流通已具备一定条件,同时也有像沃尔玛这样的外力推动。此外,笔者认为发展低碳流通还应依靠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自身的共同努力,构建起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一体的低碳化流通体系和运行机制。

  消费可分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后者指人们把生产出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各种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消费者同消费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即消费方式,它由生产方式决定,随生产方式改变,又反作用于生产方式。

  当前全社会追求绿色发展方式,实现低碳消费是重要环节。其理想是实现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均衡物质、精神和生态消费,并使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趋科学化。

  为此,需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等。政府应加快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体系,出台如中国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制度,鼓励公众消费低碳产品,倒逼企业实现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的低碳化。

  人们还自发采取和推行“碳补偿”行动,计算日常活动直接间接造成的碳排放量以及抵消其所需成本,通过捐资专门机构,以及植树或其他减排项目抵消所排二氧化碳量。并且也有越来越多的组织、企业和个人通过“碳补偿”计划,实践着低碳生活和消费方式。

  经济、社会、人文全面发展

  绿色发展要延伸到社会、人文领域。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普遍树立绿色发展意识。民间参与绿色实践由来已久,当前,民间人士更是身体力行低碳行动,这些自愿行为加上政府力推,将有效促进相应约束机制、社会规范的建立健全。

  社会概念广义是指涵盖整个人类生产、生活的总体系统,狭义是指除生产系统之外的生活系统,人类精神文化生活也包括其中。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可知,到2020年我国不但要实现工业化、经济发展的目标,还要实现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国家的目标。

  因此,绿色发展要延伸到社会、人文领域。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普遍树立绿色发展意识。而民间参与绿色实践由来已久,当前,不少人更是身体力行低碳行动。这些自愿行为与政府力推产生合力,将有效促进相应约束机制、社会规范的建立健全。

  当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等的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又一新的生产周期开始时,如果遵循自然生态法则,那么这就是一个持续闭环流动系统,也就是追求形成涵盖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的“从资源到产品到废弃物再到资源”的循环往复过程。

  着眼于绿色生活的社会层面,需关注几个关键方面,一是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等;二是按照低碳等理念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如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系统等;三是推进生产与生活系统的链接,完善物质流、能量流的接续利用系统;四是发展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居住区,并推动发展生态城镇等。

  不过,需注意的是,在加强这些领域建设时,要注重完善相应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可以碳核算、碳指标为基础,与碳平衡、碳补偿相联系,采用碳标志标识形式,完善垃圾收费制、环境押金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绿色建筑建设运行机制等,并在此基础上,补充完善有关绿色社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框架体系。

  在促进经济、社会、人文全面发展,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建设,而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形成与之相协调价值体系,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重要内容。

  政府应借力民间力量,形成社会助力机制,扩大低碳实践范围,提高大众绿色认知水平。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也更加注重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这本身就顺应了绿色发展潮流。

  从国家角度看,文化正愈加成为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提升综合国力重要因素,这是一种绿色创造力。一方面,通过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发挥文化引导教育作用,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另一方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等,将有效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全社会更加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上一页  [1] [2]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思考
    资料图片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优…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