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及二氧化碳增高 稻作农业成甲烷排放源
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人类营养和热量摄入的主要来源。没有水稻,这个世界将全然不同。但据环境新闻服务网报道,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再加上气温的不断上升,使得水稻种植业逐渐成为温室气体甲烷的一大排放源。不过该研究论文的作者同时指出,只需在水稻种植方法上做出一些简单的改变,就可以帮助减少甲烷排放量。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植物科学系教授、研究论文合著者克里斯·范·凯塞尔(Chrisvan Kessel)说:“根据预测,本世纪末二氧化碳浓度和大气温度都将出现较高幅度增长,在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下,生产每公斤水稻的甲烷排放量约将增加一倍。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全球的稻米需求量将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而进一步加大,如果不采取额外的措施,稻作农业所产生的甲烷排放量将大幅提高。”
目前全球有超过一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同时水稻也是亚太地区17个国家、北美和南美9个国家以及非洲8个国家的主要膳食能量来源。世界膳食能量供应的20%来自水稻,相比之下,小麦供应的比例为19%,玉米为5%。
范·凯塞尔和他的同事们对以往开展的63项不同实验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这些实验主要在亚洲和北美地区测量了不断升高的气温和大气中额外的二氧化碳对水稻产量和稻田释放的甲烷量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气的持续变化,稻作农业变得越来越不环境友好了。”研究论文第一作者、柏林三一学院研究人员基斯·詹·范·格洛恩尼根(Kees Janvan Groenigen)说。实验表明,随着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水稻的生长速度越来越快,而作物的生长又加速了生活在稻田土壤下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最终导致甲烷释放量的上升。
总体而言,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促使稻米产量提高了24.5%,甲烷排放量上升42.2%,因此平均每公斤水稻产生的甲烷排放量增加。
不过人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来控制稻作农业的甲烷排放量,例如采用替代化肥等管理手段。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