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荒漠化与沙尘暴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科院专家称大气环流变化是沙尘天气活跃主因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科院专家称大气环流变化是沙尘天气活跃主因
作者:童曙泉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6-24
  本报讯 (记者 童曙泉)受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影响,昨天凌晨开始本市刮起了6到7级的偏北风,带来了今年最明显、最严重的一次沙尘天气。中科院科学家新的解释是,产生沙尘天气的决定因素是大气环流的变化。

  一般人都认为土地荒漠化是引发扬沙天气的罪魁祸首,但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钱正安教授不这么认为。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北方的强、特强沙尘暴的实际频数分别是48次、68次、89次、47次和36次。而在过去50年里,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一直呈逐步增加趋势。这个背景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沙尘暴活动逐步上升的事实是吻合的,但难以解释上世纪80年代以来沙尘暴活动明显减弱的事实。

  对这种变化,钱教授和台湾大学柳中明教授等从东亚大气环流的年际变化中找到了规律。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蒙古国地区春季多低气压活动,冷空气常沿西北或北路路径入侵我国西北地区,多强风天气,所以多沙尘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因大气环境变化,加上全球增温的影响,春季蒙古国地区多高气压活动,因而西北及北路冷空气活动减弱,少强风,故少沙尘暴。

  自2000年以来的四年,我国大规模沙尘天气发生的次数分别为8次、10次、5次、3次。2000年和2001年沙尘天气突然增强,正是因为这两年的3到5月,蒙古国虽然仍多高气压活动,而日本海地区却多低气压活动,北部的冷空气常沿东北路径入侵蒙古国东部和我国东部,因而强风增多,使蒙古国东部和我国北京地区多沙尘天气。2002年特别是2003年春季,日本海低气压活动减弱,所以我国沙尘天气相对减少。

  专家认为,丰富的沙尘源也是引发沙尘天气的因素之一,主要和土地荒漠化有关。因此千万不能忽视对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沙尘天气的等级和防护
    沙尘天气的分类及判定标准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