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荒漠化与沙尘暴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地球环境视野中的沙尘暴“功绩”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地球环境视野中的沙尘暴“功绩”
作者:潘锋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29

    科学时报2006年3月29日报道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进入3月以来,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连续遭到多次沙尘暴袭击,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与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中心对今年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趋势的预测显示,2006年全国沙尘天气过程数将比2005年偏多。

    中国科学院与日本文部科学省重大科技合作项目“风送沙尘的形成、输送机制及其气候效应研究”(2000~2005)中方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石广玉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沙尘暴基本上是一种和风雨雷电等一样的自然现象,它的发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第一,物质基础,也就是沙尘源,例如沙漠、沙质戈壁和裸露地表等;第二,气候和天气条件,例如锋面过程、大风等不稳定的大气状态。我们无法想象,在海面上或者是无风的天气状况下会出现沙尘暴。

    产生于中亚、蒙古以及我国西北和内蒙古地区的沙尘暴,不但给源区带来严重的土壤风蚀和环境问题,而且对下游地区(我国华北和东部地区以及韩国、日本等地)的环境和空气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一般民众最关心的是,可吸入颗粒物的增加会影响人体健康,大气能见度的降低会影响交通和日常生活等“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但是,从更宽泛的地球环境角度来说,事情就有些不同。

    石广玉介绍说,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的王自发博士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北方地区的二氧化硫排放并不少于南方地区,但较少发生“酸雨”事件。这是因为,沙尘微粒中含有较多的Ca2+、Mg2+等碱性离子成分,可以将我国北方以及韩国和日本等地的“酸雨”(pH值4.7)中和成普通雨水(pH值5.6),从而减缓土壤的酸化进程。

    另外,沙尘微粒所携带的铁等营养物质输送并沉降到海洋之后,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石广玉研究员等曾多次风趣地对日本从事“黄沙”研究的科学家说,“不要一味抱怨中国的黄沙给你们带去了多少多少‘危害’,你们应当感谢我们才是。我们忍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将最富营养物的内蒙古诨善达克等地表层土壤的沙尘输送给了日本海和太平洋。如果没有这种输送,海洋浮游生物和鱼类生长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你们也不要再奢望吃什么‘美味刺身’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包括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安芷生院士2005年发表在Science上的论文已经表明,沙尘不但可以对海洋浮游生物的初级生产力产生影响,而且可能对海洋碳循环乃至全球气候系统具有重大影响。

    石广玉研究员表示,虽然近几十年各国科学家对沙尘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尝试采用各种方法来降低沙尘暴的危害,但目前沙尘暴的治理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和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还有很多科学难题有待解决。因此,进一步加强沙尘暴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研究,将有助于对沙尘暴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并为防灾减灾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每年春季,北京都将经历程度不等的沙尘天气,石广玉研究员等希望公众能以平常心对待,不要因此而惊慌失措;同时要做好预防和自我保护,以最低程度降低沙尘天气所带来的危害。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地球上攻击速度最快的动物
    环境信访办法
    杨文斌:使用新技术 抗衡沙尘
    [原创]春天
    就是那一抹新绿
    上海闵行发展生态经济之路:让
    林伯强: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能
    拯救地球 延续文明:环境学家
    深化资源和环境有偿使用制度
    环境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