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基础篇 >> 环境资源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深化资源和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深化资源和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http://www.eedu.org.cn    作者:朱志刚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31

  主要观点

  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是经济快速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深化资源和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使企业负担资源和环境的真实成本,从根本上建立起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

  “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由某些领域相当程度上依靠行政干预推动向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大程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转变。实现这两个转变,必须深化资源和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的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资源禀赋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脆弱。从资源来看,近年来,我国主要矿产资源查明储量下降,七成以上的矿种查明储量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甚至有所减少,半数的主要矿产储量有减无增。同时,一些主要矿产资源进口大幅攀升,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从环境来看,我国国土中荒漠化和沙化的比例较大,森林覆盖率较低,淡水资源短缺,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相对较弱。而且,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又削减了本已脆弱的环境承载能力。

  “十五”期间,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导致资源和环境压力空前加大。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居民消费升级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居民对汽车、住房等的需求会持续较长时间。同时,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城市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对重化工业产品也会产生大量需求。重化工业长期快速发展,一方面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另一方面对资源的需求和对环境的压力也空前加大。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4.4%,而消费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分别占到世界消费量的7.4%、31%、30%、27%、25%和40%。目前,重化工业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发达国家在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在近20多年里集中出现。

  “三高一低”的资源投入和环境利用方式,使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接近资源环境条件的约束边界。资源需求急剧增加,环境压力持续加大,这是任何国家工业化进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但由于我国资源和环境长期被粗放利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现象突出,加剧了经济社会发展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十五”期间,我国GDP年平均增长9.5%,而能源消耗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0%;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从2001年的0.47上升到2004年的1.6,不仅高出历史水平,也高出世界平均水平。

  资源和环境问题突出的体制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与传统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廉价或无偿的资源和环境使用制度有直接关系。在传统的以行政主导为主要特点的资源和环境使用制度下,资源和环境的廉价或无偿使用普遍存在,这就造成企业缺乏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压力与动力。

  从资源方面来看,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通常的做法相比,目前我国矿业企业没有全部负担以下几方面的成本:

  矿业权取得成本。在矿业权取得环节,无偿占有矿业权是普遍现象。过去,我国在对矿产资源的管理上是采取行政手段无偿授予矿业权。这是造成目前绝大多数矿山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无偿占有矿业权的重要原因。此外,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平均费率偏低,仅为1.18%,而国外与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性质基本相似的权利金费率一般为2%—8%。

  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成本。从矿山设计和开采来说,绝大多数矿业企业没有将矿区环境治理和闭坑后的生态恢复等投入纳入生产成本,而是将开采后留下的矿区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等问题甩给了政府和社会。

  安全投入成本。企业的安全投入主体地位没有完全确立,安全投入甩给政府,企业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资源需求的加大,加上矿业市场入门成本过低,各种主体纷纷涌入,矿业市场秩序混乱。无序竞争造成矿业企业更加忽视安全投入,安全生产隐患严重。

  这些问题造成矿产品成本不完全,矿业企业特别是乡镇和个体企业缺乏珍惜资源的压力和动力,“挑肥弃瘦”式开采或破坏式开采普遍存在,资源使用效率低下。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云南环保的前置效应
    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几点看
    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
    中国生态与环境动态监测网络
    绿色乡恋
    环境雌激素的研究进展
    资源的循环特征与循环经济政
    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
    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与环境共
    德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及其启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