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湿地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半个世纪里我亲眼看到呼市湿地的衰竭过程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半个世纪里我亲眼看到呼市湿地的衰竭过程
http://www.eedu.org.cn    作者:段迅甫    文章来源:北方新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10

    以前,呼市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源十分丰富,新旧两城居民都有自备的土井,深层地下水由玉泉井和海窟涌出,扎达盖河、营坊道河和新城护城河涓涓细流常年流淌,这些水源的周围是生有大片芒苇和马莲的湿地。有名的马莲滩、苟家滩和孤魂滩都是城区的湿地。通往新城的大马路(现中山东路、中山西路)就是在湿地中穿过。这些湿 地春天返浆,夏秋季节孽生蚊蝇,附近房舍因为地基疲软,不时造成墙倒屋塌。呼市人对湿地十分反感,巴不得它们尽快消失。

    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呼市周围的湿地逐渐缩小,干涸消失,随之而来是高楼大厦平地而起。湿地的丧失,使青城面临种种困扰,空气、水源污染严重,供水紧张,排水不畅,气候炎热干旱,自然灾害频繁,这是人类无情地摧残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结果,许多无法回避的危机逐渐显露出来。

    现代生态环境学家把大片的森林比作大地的肺腑,把成片的湿地比作地球的肾脏。不到半个世纪里,我亲眼看到呼市湿地的衷竭过程。

    建国初,我家曾经在通道北街的一个大院里住。院门外不远处有一个常年积水的大水坑。这个大水坑旱天不枯,雨天不溢,坑中生长着高低不齐的芦苇、菖萍和三棱草,蝌蚪成群,蛙声不断。数年后,我从大兴安岭回来,大院变成了内蒙古体委的办公大楼,水坑的位置修筑了一排商业用房,地名就叫大钵坑。

    我上小学的时候,青城公园叫卧龙岗,那里的一泓泉水长年不涸,清澈见底的泉水中,飘荡着碧绿的水草,泉水静静地流向远处的一个水潭,而后流向白莲滩,浇灌着附近的菜园。公园南边是一片坟地,坟地搬迁后与北边的大坑相连挖成公园的西湖。公园东北原有一座砖瓦窑,砖瓦窑的南面是取土的大坑,在这里挖成东湖,东西湖之间的长堤原是城区土围墙,中间修成一座三孔玉带桥。烈士塔所在处是个稀泥塘,后来填入大量炉灰,并且打入3根木桩才使烈士塔巍然挺立。湿地的消失换成绿地和湖水,这是个不错的结局。

    1952年,我考入位于大台村的归绥市农业学校读书,假日回城时,路经东瓦窑、碱滩、盆窑、石羊桥等地,这些村周围有大片的湿地。盆窑南有一片草滩,深绿色的小草密密麻麻挤在一起,中间点缀着河篦梳黄色的小花,真像柔软舒适的天然地毯,人走上去,软绵绵悄无声息,那种感觉十分美妙。后来,在这片土地上建起林业干校(后来成为林业设计院及家属区),20世纪80年代初盆窑村整体搬迁,村址周围成为电业大院。碱滩东、双树村北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毛纺大院。

    最令人难忘的是西菜园乡境内的芦苇塘。从南茶坊出来到小黑河边,辛辛板村周围都是湿地,湿地内遍布芦苇,一派浓绿,去往昭君墓的大路穿过这片湿地。这里,春天绿荫匝地,秋天芦花飘荡。西菜园乡各自然村分散在这片湿地中。每年雨季,旧城的雨水都汇集在这里,使青翠的芦苇生长得更加高大茂盛。从20世纪70年代起,我因为工作原因,经常穿梭在苇塘中,去各自然村了解农情,指导生产。苇塘深处有一种鸟发出美妙的叫声,巧舌如簧,十分动听。问当地村民,说这种鸟是苇莺,在芦苇中繁衍生长,属于春来秋去的候鸟。我极想看看这种有美妙歌喉的鸟是什么样子,但是一直无缘见识。有一次,我到一个自然村的育苗畦处查看苗情,突然发现一只美丽的鸟儿在挣扎,我很快就捉住了它。这只鸟有喜鹊那么大,长着长长的红色喙和足,背部是翠绿色羽毛,胸部呈桔黄色,我第一次亲密接触如此美丽的鸟儿。它是谁?我忽然想起我的一个在中央美院当教授的朋友,他原来在内蒙古执教。他曾经为我画过春夏秋冬四季花鸟屏。其中,夏屏中在浓绿的荷叶和鲜艳的莲花上有两只翠鸟,其中一只嘴里叼着一条小鱼。这两只翠鸟与我手中的鸟一模一样。我在惊叹胡勃先生画技的同时,也惊奇大自然的佳作。这只翠鸟可能是吃了有毒的食物,中毒而不能飞翔,我给它喂了解毒药,又捉了小鱼和蝌蚪塞到它嘴里,最终也没有挽救它美丽的生命,使我十分沮丧。翠鸟肯定在苇塘中生息,那美妙的叫声是否出自它的喉咙,至今难以确定。

    这片苇塘给城市带来大片绿色,给城里人带来山野情趣,也为西菜园乡提供生态屏障。清新湿润的空气,充足丰富的水源,使西菜园乡生产的各种绿叶小菜产量高,质量好,四季不断供应市场。著名的三包马莲韭就是这里的特产。

    1983年6月6日,一股寒流闯入呼市地区,大青山顶披上皑皑白雪,气温骤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我因为在西菜园等地搞技术承包,第二天清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赶往菜地察看。大片大片的芦苇只是嫩梢受冻萎蔫,因为受到苇塘保护,我所承包的菜地也安然无恙。

    每到秋天,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就长出白茫茫的芦花,在秋风中翻滚荡漾,以它奇特的风貌,装点着金色的秋天,吸引很多游人前来玩赏,更有许多美术工作者在这里静静地写生。冬天来临、苇塘结冰,农民把苇子割倒,妇女们用灵巧的双手编织苇席。

    湿地不仅为农民带来种种好处,也直接影响了呼市地区的小气候。湿地像一张巨大的滤网,吸纳城市有害的废气污水,增加空气的清新程度,是天然的净化池和氧吧。近年来,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城市地下水位急骤下降,在城区下边已经形成巨大的无水漏斗,加上人们不断填埋湿地、修筑大面积的高楼大厦,使曾经遍布城周的湿地悄然消失,大片的芦苇塘荡然无存,只留下今日的湿地公园。(文/段迅甫)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三江源保护区资源状况:湿地
    相识恨晚-湿地概揽
    蚕食湿地何以猖獗?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
    中国最美六大沼泽湿地
    2007年世界湿地日关注湿地与
    湿地,谁为你抚平创伤
    心灵的湿地
    有湿地的地方有童话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