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环保节日 >> 世界水日 >> 文章正文 | ![]() ![]() |
|
||||||||
| ||||||||
不尽思绪为水忧,建设节水型社会刻不容缓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北青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22 | ||||||||
今天是第15个“世界水日”,第20个“中国水周”也从今天开始,“应对水短缺”成为今年的主题。我们希望更多人能对“水危机”予以重视,珍爱每一滴水;节水,也不只在这一天这一周,而是贯穿在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刻。 “水危机”困扰大江南北 尽管孕育了中华文明的长江和黄河依然奔流不息,尽管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兴建了水库8万多座,总蓄水能力达5000亿立方米,加上无数引水、抽水设施,使全国供水规模从1000亿立方米增长到5800亿立方米。但是,今天的中国却不得不面对被联合国认定为“水资源紧缺国家”的现实。 按照2004年人口计算,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85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十五”期间,全国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全国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比较严重缺水的有110座。 “水多了,水少了,水脏了,水浑了”这是目前我国水利部门不得不面临的“四大难题”。水多:洪涝灾害仍是部分地区发展的心腹大患。20世纪90年代的10年中,主要江河流域有6年发生大洪水。水少:供给和需求不平衡。河道外用水较多,造成了河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等。水脏:水环境污染等。水浑:包括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包括沙尘暴问题。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2006年5月19日在“节水中国行”采访报道启动仪式上指出,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国缺水总量将近四百亿立方米,有四百余座城市供水不足,一百一十座城市严重缺水。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水利部水资源评价最新成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量明显减少,其中,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区最为显著,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水资源总量减少12%,其中海河区地表水资源量减少41%、水资源总量减少25%。 敦煌因缺水遭遇严重生态危机 可能成楼兰第二经济发展难以承受水资源承载力之短 “一方面存在严重的缺水问题,另一方面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 进入3月份以来,南北各地喊“渴”的消息不断传来,春耕生产正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制约,“供水危机”的警报频频拉响。 尽管水资源缺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却认识不足。 全国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约为1公斤,而世界上先进水平的国家(如以色列)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达到2.5至3.0公斤。目前我国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5%,而英国、德国、法国、匈牙利和捷克等国家,节水灌溉面积比例都达到了80%以上。>>>水:思考
目前,中国水旱灾害综合防御体系还不完善,耕地有效灌溉率只有50%,农业还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近40%的水库病险问题严重;一些城市水源地被污染,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农村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普遍较差,近一半的农村水库移民属于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警钟: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这句提醒人们节约用水的广告语,相信许多人都听说过。但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从此节约每一滴水,真正做到用水“斤斤计较”?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要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和严重的用水浪费现象,必须大力提倡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意义绝不亚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汪恕诚在很多场合反复提到这样的观点。 地球毫无保留地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但长期以来,人们头脑里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就导致了每年此时各方对水问题的热切关注,各种与水有关的话题被无数次地反复提及。但公众的节水意识仍然不高,造成了长期破坏、浪费水资源的恣意和无度。>>>水:警钟 “水”之怪现象 靠水争水最后没水 水资源危机逼近沿淮城市 当前缺水问题非常突出 我国年总用水量1949年为1030亿立方米,1980年为4437亿立方米,2004年增长到5548亿立方米,目前的用水量大约是10条黄河的水量。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将近400亿立方米,相当于北京市年用水量的10倍。 旱情严重 缺水城市增加 “十五”期间,我国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全国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比较严重缺水的有110座。目前全国地下水超采区面积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8.7万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18万平方公里,引起地面下沉、水质变硬、海水倒灌等严重生态问题。 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越来越大 汪恕诚说,目前北方大多数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我国淮河流域、西北部分内陆河流、辽河和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均超过或接近60%,海河流域已经超过100%,远远超过流域允许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极限。保护水资源,全民在行动 保护水资源,必须从政府到社会,从单位到个人,从你,从我,从现在做起,一个也不能少。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通过五大途径来确保节水型社会取得明显成效:明晰初始水权;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与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体系;综合采用法律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行政措施、科技措施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用水户参与管理。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深入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联合发布《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和对策措施,提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重大工程,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行动纲领。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自 关于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