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君与深圳环保人的“生态之梦”
怀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又一次踏上了这片年轻的土地,专门走访了深圳市环保局局长范俊君。
如火如荼的环保热情
5月12日,我们到达深圳的第二天,看到深圳各大报纸都刊发了这样一条消息:深圳市环保局邀请市民参加“绿色之旅”,此次活动计划邀请300名深圳市民,乘坐大轿车分三路参观考察深圳“绿色社区”、“废弃物处理中心”等环保项目,为深圳的环保工作挑“毛病”。市环保局局长范俊君和两位副局长将亲自为市民做导游。
广邀市民进行以环保为主题的旅游活动,这在深圳市还是第一次。这样的活动对市民有什么好处,它的意义究竟何在呢?
对此,范俊君局长这样回答道:“深圳环保事业的发展,需要环保工作人员的努力,更需要深圳市民的配合。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尽可能多的深圳市民亲眼去看一看,从而更加真切和深刻地了解我们这座城市的环保事业。”
活动原计划的报名时间为三天,但没想到市民们报名非常踊跃。此次局里邀请的市民参加“绿色之旅”,特别加上一项重要条件,就是要热心环保公益事业。结果,热线电话开通还不到三小时,就已经有180多位市民电话报名,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有800多人报名参加。虽然环保局的同志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毕竟接待能力有限。范局长不无遗憾地说:“名额满了,再来报名的市民也只能等下次了。”
据范局长介绍,深圳市民热衷环保事业可谓由来已久:益田村曾经举办过一次“资源再利用——生活垃圾有奖回收”活动,尽管时遇大雨,但在中央广场十多个废品回收桶前,人们围得水泄不通。参加的群众包括蹒跚学步的孩童和年过花甲的老人,带来了一袋袋易拉罐、一叠叠旧报纸,以极大的热情全力支持这一活动。
大张旗鼓发动公共参与
深圳市民的热心环保,来源于政府部门的大力宣传与环境教育的普及。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深圳市就开始大力发动群众参与环保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建我绿色家园”群众性环保公益性活动。这项活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商场”、“绿色酒店”、“绿色医院”、“绿色公交”、“绿色村镇”、“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十项评选活动,大大调动了广大市民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参与环保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各试点小区围绕“环境文化”这个主题组织了一系列贴近居民生活、强调参与意识的社区活动,促进了居民环境意识和居民环境质量的提高。每年世界环境日和全市环境宣传月期间,各项绿色社区活动成为小区居民积极参与的一种自觉行动。
例如,桃源村提出“自然环境、人文情怀”的环保理念,组织了“绿色植物认养”活动,在小区的树梢上挂满了精美的“认养卡”,卡上记下了每一位认养者的姓名和美好寄语,激发了居民“绿化小区,保护生态”的热情。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小区居民的积极性,使他们踊跃地投身到绿色社区活动中去。
不怕“麻烦”的环保局长
有人开玩笑问范俊君局长,深圳市环保局这样大张旗鼓地发动公众参与环保会不会给环保局找来不少“麻烦”?
范俊君对“找麻烦”的说法不以为然,他说:“所谓找麻烦,实际上就是给我们的工作找不足,群众有这种监督权,更有利于我们改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范俊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天上班,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报纸看看有没有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一发现问题马上召集有关人员开会,布署解决。就在我们此次来访的前几天,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南山的居民向电视台反映电厂烟尘污染问题。范局长晚上看到了有关新闻报道,第二天就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办公。经过现场监测,各项指标均低于国家标准。电厂负责人介绍,为了减少污染,去年他们已经关停了三根烟囱。尽管如此,环保局还是制定了三项举措:一是加大监测力度,二是实行集中供热,三是力争提早进行天然气改造。
有了不怕“麻烦”的环保局长,有了热心环保事业的广大市民,众人拾柴,奇迹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在不长的时间里,深圳先后荣获了“全球500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等一连串的荣誉称号,现在,深圳人思考的是,今后怎样去实现“生态城市”的梦想。为此深圳市环保局最近拿出近600万元,广邀国内外一流专家们共商深圳明天的生态未来。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延伸阅读
|
|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