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托木尔--记摄影家魏顺德

作者:藏昕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5-17

 

  十多年前的一个春天,那时我还在阿克苏编修地方志,一个壮年汉子给编辑室送来一幅托木尔峰冰川的摄影图片,照片上那层层不绝直插云天的峰峦,深远洁白的冰川沟谷,磅礴直立的岩石,终年不化的积雪,山坡上碧绿丰茂的牧场,以及羊肥牛壮的畜群,全然是一幅高悬青兰天空的绝妙的神画,气魄雄伟。后来,知道这个人正是那幅照片的拍摄人魏顺德。他出身农民,陕西蒲城人,1960年支边新疆,早年干过公安、体委,后来在天山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任过守望员、副站长等职务,业余爱好自然风光摄影,以天山托木尔峰、珍稀野生动物、塔里木胡杨为创作题材,经常在《中国国家地里杂志》、《新疆画报》和《今日阿克苏》等报刊及画册上发表过一些诸如《天山深处的冰雪世界》、《木扎特冰川景观》、《雪豹之王——天山雪豹》和《黑鹳》等摄影,个人多次自费冒险深入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和塔里木河沿岸原始天然胡杨林区,跟踪考察,研究世界濒危珍稀野生动物雪豹和国家一级珍稀鸟类黑鹳的分布数量及生活习性和规律。是新疆乃至中国拥有黑鹳和雪豹研究资料及图片最多的人,也是最了解这种珍稀野生动物的人之一。撰写和发表了数篇内容十分丰富而又极为宝贵的考察文字资料,为天山山区珍稀野生动物考察和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的保护和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对于魏顺德其人其事,我越发增添了一丝好奇之心:一个公安民警,何以跟冰川探险和珍稀野生动物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要从40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鸟类学家郑光美教授来新疆阿克苏考察动物谈起。当时,郑光美院士带领上海博物馆和云南动物研究所几位动物专家来新疆温宿县考察,魏顺德和他的好友,新疆大学著名动物专家周永恒教授参加了这次考察活动。受郑光美院士的启蒙、感染和指教,对野生动物产生了兴趣。后来,到20世纪80年代,新疆农业大学王国英教授和周永恒教授从乌鲁木齐来南疆考察野生动物,从此在两位教授长期的熏陶的指导下,对野生动物的研究兴趣便一发不可收。

  一个巴扎天,魏顺德逛街时,突然发现一个维吾尔族农民在叫卖两只绒毛洁白的大幼鸟,魏顺德花10元钱买下拿回家喂养,经查阅资料和请教两位教授,方知道这两只幼鸟就是国家一级珍稀野生鸟类黑鹳。

  从此,魏顺德就一头扎在了对野生动物的研究上。他查阅大量资料,掌握了托木尔峰地区和塔里木盆地雪豹及黑鹳等珍稀野生动物和鸟类的分布和数量情况,经常带上他那架极普通的美能达100照相机,深入到阿克苏——温宿湿地一带黑鹳栖息地,近距离观察和拍摄黑鹳的活动情况。他对黑鹳的研究十分痴迷,经常一个人背上干粮和简单的行囊,扛上工具器材,在悬崖峭壁上挖洞独自守候,一蹲就是几天甚至半个月。夏天,守候黑鹳很辛苦,天气炎热,蚊子成团咬死人,但是只要一有黑鹳飞来,他的喜悦心情就会让他专注地瞄准黑鹳,手握望远镜,对准相机的镜头,纹丝不动眼睛也不眨一下,趴在洞里,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
              
  一次,他在托什干河湿地又发现黑鹳,他不顾一切地  过不知多少溪流,不小心一下陷到乌黑的泥淖里,半个身子下去了,令他惊恐万状,拼命地挣扎方爬到干河岸上。那时,天已近黄昏,他顶着饥饿和困倦,待搭车回家,夜已很深了。

  冰川探险是最让魏顺德引以自豪的事。多年来,他除了攀登雪莲峰外,还多次冒险攀登考察托木尔峰地区大小十余座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雪峰。每当他探险归来,都充满着无尽喜悦,也都会拍摄下大量珍贵的冰川景观和珍稀动植物图片。雪莲峰洁白美丽像一隽亭亭亭玉立的圣女,最令魏顺德心驰神往。他曾先后4次攀登。那是1985年的夏天,他刚调到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不久,他受新疆大学著名野生动物研究专家王国英教授及周永恒教授的委托,率领马鸣、雷俊宏、齐文泊、王弘等4名大学毕业生去托木尔峰地区考察实习,第一次攀登雪莲峰以耗时7个昼夜而失败告终。事隔12年后,1997年他终于在第二次攀登雪莲峰时又达到了新的高度,拍摄了第一幅雪莲峰的“倩影”,向世人撩开了雪莲峰美丽、神密的面纱。

  雪莲峰位于祖国西陲阿克苏地区境内,西南面是一列白雪皑皑的天山主峰托木尔峰,群峰际会,从海拔6124米到7435.3米有大小雪峰12座,雪莲峰海拔高度6627米,居群峰第七位。魏顺德一组发表在《新疆画报》上的《天山深处的冰雪世界》系列摄影,向世人再现了托木尔诸峰冰川雪峰晶莹剔透的世界。

  未曾想过,数年后的今天,魏顺德就凭他那架像他的人一样极为普通的没有炮管一样威风凛凛的变焦镜头、也没有可以像火把一样举得神气十足的闪光灯的相机,而仅凭他对摄影事业的挚爱和追求,成就了他的摄影、探险和珍稀野生动物的考察研究事业。由于他在这方面的杰出贡献和成就先后被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中国动物学会、新疆生态学学会和阿克苏野生动物委员会等组织接纳为会员、永久会员和理事,被聘为中国国家地理基金会黑鹳项目签约人,《新疆画报》特约摄影记者。

  半道出家的魏顺德勤奋好学,走进他的家,床上地下到处都摆满了他有关摄影和动物研究的书报杂志。狭小的房子和灰蒙蒙的墙壁上到处都贴满了他的摄影作品。他拍摄下的每帧照片,都能唤起曾经涉足新疆的人亲切而温暖的回忆。同时也会激起更多人对那片陌生而神奇土地的由衷向往。但是,我更留意的却是魏顺德倾注其中的感情和藏在作品后面的故事。

  魏顺德给我讲过好多故事。那年,他爬托木尔冰川拍片子,为了抢时间多拍几幅,活动过于频繁,结果回到山下宿营地时就昏倒了,这才有了那幅意境如诗似歌的《托木尔峰雄姿》;《托木尔峰雪豹生态考察记》忠实地记录了雪山之王——雪豹在木扎特冰川活动的踪迹。雪豹是一种美丽而濒临危亡的猫科动物,同时也是全球重点保护的极其珍贵的野生动物。在全世界主要分布在中亚12个国家和我国的青藏高原、新疆的山地。栖息地分散且地域狭小,数量稀少。近年来,他重点在托木尔峰地区雪豹的主要分布区英沿、克其台兰、木扎特冰川等地域近3000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过多次考察,先后深入著名的木扎尔特和吐格拜里齐冰川。魏顺德为给冰川和雪豹造像,他的镜头始终对准了祖国边陲雄奇壮伟的雪峰,也经历了无数的艰险。
一次在进入无人区正要过河时,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遮天蔽日,顿时寒冷刺骨,冷得人浑身发抖。木扎特冰川除风暴和夏季洪水对登山探险者造成困难外,最大的危险来自冰川雪崩和冰崩。那次进入冰川是10月,在到达哈达木孜达坂时,冰川陡峭,异常难行,险境丛生,吃尽了苦头,随时都有丢掉生命的危险。返回途中,在巨石和坚冰挡道的冰川上往下撤,人一直踉跄而下,若稍有闪失,就会葬身涧底,后果不堪设想。下山归营之后,每个探险队员都多处擦伤,全身都有青紫处和大小不等的紫块,痛苦难忍,有的人返家20余天,肿块都不能未完全消失。

  魏顺德是幸运的。当年,中国国家地理基金会有史以来第一次为一个托木尔峰守望者签约黑鹳项目主持人协议;目前,温宿县委、政府正在为他的《托木尔峰风光》大型画册出版筹资。接着新疆画报社为他开辟天山冰川风情专栏,发表他的天山冰雪世界、塔里木胡杨等摄影创作;现在正在筹划出版出版《托木尔风光》《塔河胡杨》《黑鹳》等画册。好事都让魏顺德碰上了。其实,魏顺德除了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之外,最主要的是得益于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劳动和心血。

  阿克苏影坛,乃至整个新疆影坛由于有了魏顺德,由此增加了一位孜孜不倦的摄影家。雄伟的托木尔峰,从此也多了一位忠实的守望者。
注:托木尔塔格“铁山”之意。

                                                                
                                                          2005年5月3日




文章录入:含章    责任编辑:ahaoxie 

延伸阅读
    没有相关文章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水能资源健康可开发利用率初探
摘要: 按照“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治江新理念,长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