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名家文丛 >> 郭耕文集 >> 正文 | ![]() ![]() |
|
|||||
| |||||
天下奇兽——戴维鹿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郭耕 文章来源:郭耕文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12 | |||||
1865年,即清同治四年,法国神甫阿芒·戴维在北京南部考察动植物。走到官兵严加把守的皇家猎苑——“南苑”外,戴维隔墙远望,发现这里生活着一种奇异的鹿,角似鹿非鹿,蹄似牛非牛,脸似马非马,尾似驴非驴,勾起了作为博物学家的戴维的强烈探奇欲望。他买通了皇家猎苑的清官员,从墙头偷运出两张鹿皮及骨角标本,1866年从海路运到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经馆长爱德华鉴定,此为新属、新种,这是第一次把麋鹿从学术的角度介绍给世人,轰动了西方世界。为纪念第一个发现者,便将麋鹿的英文俗名称做“戴维神甫鹿”(Pere David’s deer)。 全世界有4000余种哺乳动物,能集多项“世界之最”于一身的恐怕不会太多,而麋鹿以其奇异形态、习性及坎坷的经历引人瞩目,它身上有许许多多的奇、特、最。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动物种类,在分类上为单独的一个属(麋鹿属)。该属共有5种,已灭绝4种:双叉麋鹿、晋南麋鹿、蓝田麋鹿、台湾麋鹿,现仅存达氏麋鹿,既戴维鹿。 在40多种鹿科动物中,麋鹿是地球历史上进化最晚,即最年轻的一种鹿,其进化年代约200万年,与人类相近。 在鹿科动物中,麋鹿的尾巴最长,达50~60厘米,其拉丁学名属名Elaphurus,即长尾之意。它的长尾巴善于拂动,能左右画圈以驱赶蚊蝇。 麋鹿是各种鹿中妊娠期最长的种类,孕期285~300天,而梅花鹿仅有230天。 多数生活在山林的鹿,长有纤纤细蹄而善于奔跑。而麋鹿蹄宽似牛,善于在泥沼中行走,它蹄部承重压强在200~280克/平方厘米,是最典型的湿地鹿类。 麋鹿还是最出色的游泳能手,既不畏洪水淹没,也不受江河的阻拦,横渡长江易如反掌。 麋鹿是人工圈养时间最长的鹿种,从周代开始就有统治者圈养麋鹿,直至元、明、清。 麋鹿因长期园囿和栖于湿地,因此是最温顺的一种鹿,任何情况下都不主动攻击人,采取敌进我退、敬而远之的回避策略。 麋鹿的食性在鹿科动物中最为特殊,因栖于湿地,所以既采食草本植物,又采食禾本植物,有青草时则不去吃“精料”,不像其他鹿科动物那样贪嘴。由于麋鹿能利用多数草食动物不能吃到的水草,所以其能量转化水平也高于其他食草动物。 人们多知道梅花鹿、马鹿的鹿茸有补阳功效,却不知麋鹿之茸有滋阴补肾的功能。麋茸中不仅各项氨基酸的比例高,而且富含牛磺酸、R-氨酸、胱氨酸,这是其他鹿茸中所没有的。 麋鹿的角在鹿类中更为特别,一般鹿“喜山而属阳,夏至解角,麋喜沼而属阴,冬至解角。” 麋鹿在中国文化中可谓渊远流长:周朝灭纣,姜子牙的坐骑是麋鹿;楚大夫屈原有“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之辞;各朝各代有关麋的记载、描述不绝于书,清乾隆皇帝更有“麋鹿解说”之文刻于麋角,甚至中国道教的道观中还能见到麋鹿之像。 麋鹿的兴衰荣枯又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野生的麋鹿在明清时已消失,其原因尚无准确考证。1894年,永定河水泛滥冲垮了皇家猎苑的围墙,当时圈养的120头麋鹿被冲散,有不少头被难民猎杀食肉。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他们北烧圆明园,南抢皇家猎苑,将仅剩的麋鹿(数目不清)抢劫一空。非常巧合的是当年11月10日麋鹿的发现者阿芒·戴维也在巴黎去世,享年74岁。 到了欧洲的麋鹿,被放在动物园中圈养,但由于没有湿地环境,范围又很小,所以非但没有繁殖,反而一只一只地死去。此时英国乌邦寺的主人福特公爵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收集到自己的庄园里,庄园很大,麋鹿处于半野生状态,与原来的栖息环境相宜,使濒于绝迹的麋鹿又奇迹般地逐渐繁衍起来,一战时期达88头,二战时期达255头。二战时乌邦寺的主人认为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更危险,为了保护麋鹿,他们将麋鹿又疏散到世界上很多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1956 年英国伦敦动物园曾将两对麋鹿作为礼物赠给北京动物园。与欧洲动物园一样,这两对友好使者也未能繁育后代。 1979年,我国动物学家谭邦杰先生呼吁将流落海外的麋鹿引回中国,这一倡议得到英国方面的积极响应。1984年11月,英国乌邦寺当时的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决定,将22头麋鹿无偿赠送给中国。 麋鹿还乡,落户何方?中国各方面专家经过多方论证认为,无论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还是从自然生态条件考虑,北京南郊的皇家猎苑旧址南海子都是麋鹿回引的最理想地点。对此塔斯维托克侯爵也非常认同,他说,“能与中国合作让麋鹿重返故里,的确是一件极令人振奋的事情。” 南海子位于北京大兴县北部,与通州区、朝阳区、丰台区相邻,作为原先皇家园囿的“海子”(即水洼),大部分已被改作养鱼池,只有三海子中部900余亩还保留着原始自然的风貌,垂柳依依、荻花瑟瑟,一幅“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的古代风光的景观。1985年5月便在这里兴建成了麋鹿园。 1985年8月24日,22头麋鹿满载中英两过人民的友谊,乘坐专机从乌邦寺飞抵北京,回到了老家南海子麋鹿园。这样,流落他乡近1个世纪,历尽劫难的麋鹿终于踏上了故土。国际动物保护人士评论道:“将一个物种如此准确地引回它们原来栖息的地方,这在世界的‘重引入’项目中堪称是独一无二的。”1987年乌邦寺又运来18头麋鹿;此后我国又在湖北石首和江苏大丰分别建立了麋鹿自然保护区。十几年过去了,重归故里的麋鹿野化成功,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已超过600头(湖北石首140头,江苏大丰350头,北京麋鹿园200多头)。 现在全球麋鹿总数已达3000多头,已无绝种之虞,因此,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便把麋鹿的名字从濒危的红皮书中划掉了。麋鹿的野化繁殖是全球携手拯救濒危物种最成功的范例,在全世界15项“重引入”项目中,也是我国唯一一项成功的“重引入”工程。 |
|||||
文章录入:eedu 责任编辑:eedu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胡锦矗:熊猫权威中的隐者 环保人士吴天玉:为保护动物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科普考察新西兰 从人类养禽史,审视“禽流感 格物致知——“白麻雀” 食素与环保漫谈 动物的保护与利用,是堵,还 从为烟囱美容谈起…… 世界上的大型"走禽"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安网备案:4419003012048号 本站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