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名家文丛 >> 郭耕文集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野外识鼠兔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野外识鼠兔
http://www.eedu.org.cn    作者:郭耕    文章来源:郭耕文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12

  1994年夏初,我们中美合作野外考察队继续在四川阿坝自治州的岷山山脉进行野外作业。这次,为配合对绿尾虹雉生态学的研究,我们搜集了大量野外动植物照片和实物资料;找到了高山雉类雪鹑的巢和卵,目睹了一对蓝额红尾鸲做巢、产卵、育雏的全过程;采集到贝母、虫草、福寿参等许多药材(绿尾虹雉的食物)。那漫山遍野的金色奶浆草、云霞般艳丽的杜鹃花……真是令人目不暇接。而最令我感兴趣的,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鼠兔。

  无论我们跋涉在悬崖、溪流旁,还是小憩于草甸、灌丛中,总能看到鼠兔的身影。即使在我们营地的窝棚里,它们也肆无忌惮地来来去去,如入无人之境。难怪一天清晨,考察队的小苏正在烧柴做饭,嘴里却嘟嘟囔囔地说:“好哇,不把我当人了!”我以为他对谁有意见,原来他是在对一只大摇大摆从他脚边走过的鼠兔讲话。正是利用鼠兔不把静止的人当做人来警惕的特点,我手持照相机,屏住呼吸守候在鼠兔出没的树根、石砾旁,拍到了鼠兔的许多照片,其中最令我得意的是抢到一对鼠兔正爬跨交配的镜头。

  鼠兔究竟为何物?是鼠、还是兔,这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乍一见到它们,我以为这是啮齿目的一个类群。因为其外表体短身圆,身长十几厘米,耳圆毛短,色泽灰黄,又常常在我们营地附近探头探脑,  俨然是一种肥老鼠。可是,它们又不具备老鼠那种又细又长的尾巴,而仅具小短尾。再仔细观察,其上唇纵裂,后腿略长且弯曲,足部多毛,跑中带跳,简直一副兔子的形象。同行的芝加哥大学生态学博士汉斯说,鼠兔被美国人称为Pika,英国人称为Mouse hare。我翻阅了动物大百科全书,知道鼠兔还有几个别名:叫兔(calling hare)、家蹄兔(coney)、滑蹓鼠(slide rat),甚至叫“干草机”(haymaker)。原来,它们根本不是什么鼠,而是兔子家族中的一员,在分类学上为兔形目、鼠兔科、鼠兔属,是一种小型、短耳、几乎无尾的兔类,可谓世界上最小的兔。它们全天活动,以晨昏最为活跃,多在寒冷的高山草甸、岩地、石缝、树根环境生存,最高海拔达6000米,是哺乳动物中呈垂直分布最高的动物之一;群居,以鸣叫声相互联络,无冬眠习性,但有贮食习性。夏天,忙着收集草叶等,放在阳光下晒干,然后储存在岩缝或洞穴中,以备冬天青黄不接时用。正因为它们以草为主食,所以尽管我们营地放着几袋粮食,鼠兔熟视无睹、秋毫不犯,这的确与老鼠有着天壤之别。

  鼠兔在全世界共有14种,除2种在北美外,其他均产于欧亚大陆(主要在亚洲),而且绝大多数在中国,包括东北、内蒙古、西北、西南,共10种,仅四川一省就有8种之多。遗憾的是,在《四川动物志》所列的众多的鼠兔分布地区中,竟没有一处提及松潘甚至阿坝,这使我和同行的美国考察队员疑惑不解,那漫山遍野随处可见的鼠兔,怎么竟然没有被人发现而载人动物志呢?想到这儿,我们又有些自鸣得意,我们是不是成了松潘鼠兔的“发现者”呢?


文章录入:eedu    责任编辑:eedu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科普考察新西兰
    从人类养禽史,审视“禽流感
    格物致知——“白麻雀”
    食素与环保漫谈
    动物的保护与利用,是堵,还
    从为烟囱美容谈起……
    世界上的大型"走禽"
    孙中山与植树节之渊源
    沙尘的警报,羊年的反思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