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绿韵精品 >> 环保征文作品集 >> 文章正文 | ![]() ![]() |
|
|||||
| |||||
近距离接触——遥远高原上的精灵(二) | |||||
作者:自由感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6-4 | |||||
在藏族的传说中,藏名为“踵”的野牦牛是高原的保护神。 野牦牛是家牦牛的祖先,其生活在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的高原上。 甚至内蒙古的贺兰山也发现了野牦牛。 它们是真正的高原勇士。 它们生活于海拔3000到6000米的地方。 那里空气稀薄、四季低温,无比荒凉,环境境造就了野牦牛顽强的性格,还有强壮的体格。 夏季它们喜欢在海拔低的冰川间草地吃草,冬季它们转移到高海拔的山岭间草甸上觅食。 除了个别公牦牛单独活动外,一般野牦牛会不分老幼公母的一起生活,数十头甚至还有百余头的一群。 野牦牛是高原动物中的“巨无霸”。 它长得倒和家牦牛没啥不一样,连体型都是同样的笨重与粗壮。 但她的个头却要大了得多,甚至会是家牦牛的二三倍。 成年后的野牦牛身长可达3米,重量有1000公斤以上。 据说一头被肢解的野牦牛,光内脏外的牛肉就需要用八头家牦牛才能驮走。 野牦牛的牛头也是非常得巨大,不论公母都长着粗壮的弧形长角。 两角之间的头顶上可以并排坐上两个人的。 野牦牛的肩部特别高耸,中间有着明显凸起的隆肉。 除了口鼻周围的些许白毛外,野牦牛全身都是暗褐黑色的毛。 头和背上的毛短而光滑。但其腹部和体侧垂下的长毛足有半米多长。 它们的牛皮极厚,最厚部位据说是在额头,足足会有两寸多厚。 连一般的手枪或步枪子弹打上去,都无法穿不透在它韧性极强的皮。 藏民用野牦牛皮作成的切菜板一辈子都用不坏的。 野牦牛最能适应高原的严寒。 厚厚的牛皮,加上披着长可及地的厚毛。可供它们卧雪御寒。 它们长于踏雪履冰,爬山过河,如此在-40度的严酷低温下它们仍然可以继续的生活。 野牦牛耐寒又耐饥,它们会以高山上的草和地衣为食。 它们喜欢吃柔软的邦扎草。 夏季里吃草使用牙啃,冬天它们就会用舌头舔。 野牦牛的舌头上密密的长着一层坚硬的肉齿,可以轻松地舔食很硬的食物。 舌头竟然也是和坚硬的牛角,蹄甲一样,是野牦牛的三种武器。 角抵,脚踩,舌舔。 如果是人躺在低凹处,无法抵到和踩到时,它们就用舌头去舔。 据说第一下,就是羊皮袄都会粉碎;第二下,绝对血肉大开花。 藏族女牧民会把晒干的野牦牛舌头当梳子去使用,天然的“肉梳”绝对不会断齿也不会变形。 公野牦牛是草原上的情种,在七八九月份发情的时候。 在动物界的游戏规则中,自然公牛们也会为争夺母牛发生最激烈的格斗。 只有最强大的胜者才会获得自己的小情人。 这时还会有雄野牦牛偷偷闯入家牦牛群中找母牛进行交配。 有时甚至会乘机“拐走”家母牛,带她私奔并使之野化。 野牦牛平时吃草时看来还是很温顺和吃苦耐劳的。 但他们一旦被激怒,却会是凶猛异常和无所畏惧的。 在遇到狼群、雪豹袭击的时侯,牦牛们会围成一个圆圈,未成年的小牦牛们会在保护圈内。 他们会把两只粗大坚硬的犄角向外,无畏的去迎战天敌。 凛然气慨中,它们绝不会知道什么叫做后退,即使身负重伤,也会和敌人决战到最后的。 野牛群一般不会主动去进攻人。一般它们是从容不迫的。 但它们也是很警觉的、性胆怯且暴烈、易惊也易怒。 离群的雄性野牛是最凶猛和危险的,脾气坏的可能见人就会冲上去。 曾经敢打野牛的猎人必然枪法是最准的。必须朝心脏射击和一枪毙命。 否则就算你在逃命中爬上了大树,它们都会用坚硬的头颅,去狠狠地碰断那棵大树。 甚至连越野车都会被被野牦牛轻易的掀翻,山路上车可不一定可以跑过它们的。 野牦牛生性蛮悍,是很难驯养的。据说就是家牦牛与野牦牛交配所生的小牛也会是野性十足。 甚至它们在遗传时都会排拆其驯化性。 现在青藏高原上的家养牦牛,是五千多年前的古羌人在藏北羌塘等地区,将捕获的野生牦牛驯养而来的。 这也成为了古羌文化中最了不起的一个成就。 据说就是家牦牛一旦混迹于野牛群中,一年后都会变得比野牛还要野的。 那些家牛虽然体格比野牛小了许多,但它们会因对人类的特殊敏感性常常被拥为群中的头牛。 雪灾中就有许多家牛投奔了野牛群,现在人们还能经常发现它们的综迹。 野牦牛一身都是宝,牛皮可以层层剥下制成各种制品,牛毛能拧成绳索和编织帐篷。 牛尾可做成尘掸,牛角可以入药,牛心更是藏药中的名贵药材。 唐古拉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西段都会有它们的身影。 我第一次是在新藏交界处的无人山谷中,远远的看到这种数量极少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它们散布在远处雪山下的山坡上,悠然的吃着草。 在青海却才能与它们隔着一个铁栏相望。 小牦牛才不到两岁,就已经长的和家牦牛一般大了。 她是在人工环境下被成功繁育的。 它的家长真是那样的巨大,只因为我多看了它的孩子几眼,就瞪着牛铃大眼,抵头闷哼着朝我冲了过来。 惊吓的我赶紧退步,虽然知道隔着栏杆他是过不来,但给他拍照的时候还是如此的小心翼翼。 --藏野驴 藏野驴在藏语中称为“蒋”,也有人称野马的。 刚见到的时候我还竟然以为就是野马呢。 其体型很匀称和优美,虽然四肢有些粗短,外形更有点似于马和驴杂交而成的骡子。 藏野驴的头短而宽,耳朵比马要长。 颈部的鬓毛短而直立,身体从肩背直至尾根上有一道醒目的黑褐色毛纹。 其背上和两腋的毛色呈深棕色,而腹部及四肢还有嘴则都是漂亮的灰白色。 一身两色,真是很美丽。 藏野驴也不畏惧风雪与寒冷,生存在海拔三千到五千米的高原荒漠地带。 西藏、青海还有新疆,甘肃的一部分。 新疆的藏野驴分布在昆仑山东部的阿尔泰山中。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中的则属于蒙古野驴。 羌北无人区是它们主要的栖息地。 它们也喜群居,或四五头一伙,或成百只一群。 每群野驴都有一个胜处的“头领”。 它们总是集体行动,头驴享有绝对的权威,臣民的纪律性也都极强。 行走时雄驴领先,雌驴断后,幼驴们被保护在了中间,大家鱼贯而行。 夏季它们会到海拔较低的地方。不断的迁移中,为吃草和饮水,它们每天都要奔跑上20多公里。 它们会游水,它们会在干旱中找到合适的地点,用蹄子刨坑挖出水来喝。 它们的视觉和听觉发达,警惕性高,嗅觉很敏锐。 野驴四蹄都很发达,奔跑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50至70公里,并且可以连续奔跑上40多分钟。 据说大驴群在草原上飞驰时会尘土飞扬,遮天蔽日,极为壮观。 也许只有奔跑,它们才可以在此弱肉强食的高原上获得生存的机会吧。 家驴在五千多年前就已被人类所驯化,被人类驯养的历史比家马还要长。 但藏野驴的野性和野牦牛一样的强,至今还未能被驯化。 但它们与家马杂交后就会生出红白相间的“斑驳马”。该马体大,性烈,力强,可以驮物或着骑乘。 但野驴的性格毕竟比野牦牛好了许多,它会睁着很大的眼睛盯着我。 任我照下它美丽的身段,还不断给我一个动人的表情。 给它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面部的特写。 --白唇鹿 白唇鹿和藏野驴一样属于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 它们也是一种极耐寒的高寒地区动物。它们生活在高海拔3500到5000米之间的偏僻地区。 白唇鹿是中国所特有的珍惜大型动物, 白唇鹿在青海的祁连、玉树和西藏芒康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原野上较多。 它也叫黄鹿或白鼻子。在产地还被视为了“神鹿”。 其全身黄褐色,臀部还有淡棕色的斑点。 长长的耳朵下,只有下颌唇边和嘴角唇线是纯白的颜色,故名白唇鹿。 加上大大的眼窝,很漂亮。 它们身上的毛粗硬而厚密,摸上去一点都不柔软。 它们的体重会长到200公斤以上,喜欢群居,除交配季节外,雌雄成体常分群活动。 终年漫游在一定范围的山麓平原,开阔的沟谷和山岭间。 白天常隐卧在僻静的林子或灌木丛中休息。只有早晨和黄昏它们才开始活动。 气温高时会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地区。随气温下降又会迁往低处生活, 白唇鹿善于爬山奔跑。可以攀登上流石滩和裸岩峭壁,它还善于游泳,可以渡过流速湍急的宽阔水面。 它们采食各种植物,也会吃多种树叶,还有食盐的习性。 白唇鹿和马鹿常会生活在同一山坡上,它们互不混群,白唇鹿在高处,马鹿出没于低处。 但还是发现过白唇鹿与马鹿自然杂交,并产生后代的情况。 目前,人工驯养白唇鹿已经取得了成功。青海玉树治多县的养鹿场甚至饲养了数百只。 雄鹿的角可长达一米,上面还有几个分叉。其鹿角的价值很高。 所以我所见到被驯养的白唇鹿都已被割去了长长的鹿角。 我只能伸手去摸一下它们头上残留下的部分。 白唇鹿最乖了,它会主动跑到我的跟前,任由我去摸它的头脚。 相当漂亮的一种高原动物。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环境信访办法 [原创]春天 就是那一抹新绿 上海闵行发展生态经济之路:让 林伯强: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能 深化资源和环境有偿使用制度 环境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环境法制必须适应和推动“历 环境执法要与时俱进 论环境优化经济增长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