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动物就是善待自己
全世界已知的人兽互传病有250多种,典型的有狂犬病、鼠疫、血吸虫病、艾滋病、流感、脑膜炎、登革热等,每一样都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是什么原因造成动物疫源疾病危害加剧呢?全球气温变暖难辞其咎。地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各种生物数量和种群结构改变,激活了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并给储存宿主和传播宿主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人类生产建设造成自然环境改变,也给病原微生物、寄生
虫及其储存宿主和传播宿主的繁衍创造了良好条件。另外全球化生产、贸易与发达的交通加速了疫病传播;人医和兽医临床及饲料添加剂大剂量、大范围无限制地使用抗菌药物等也是促使病原变异的重要因素。动物疫病的影响和危害远远超出了畜牧业本身和一个国家的范围,动物疫病和人兽互传病的危害已上升为影响公共卫生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建立动物医学与人医学一体化的公共卫生体系和长效运行机制成为必须。我国现行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着重视人医学、轻视动物医学、人医学与动物医学各自为政的现象。实践证明,组建由动物医学专家、人医学专家、公共卫生官员和相关人员组成的统一指挥系统,建立动物医学、人医学一体化的公共卫生体系十分有效。作为长效机制的内容,应建立和完善疫病法律法规系统、疫病预测预警系统、疫病预防治疗系统、应急反应系统,从而在疫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之前有所准备,使扑灭疫情和处理突发事件进入正常工作程序。
原始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远远高于开发后的经济价值,我们应该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对于仅存的原始环境不要继续开发。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形成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复合体,当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种群结构和数量改变,病原微生物即可能大量增殖,并发生变异。
为了减少病原从野生动物宿主转移到人类宿主,应尽量减少人与野生动物接触机会,善待动物,严禁捕杀、出售、收购、运输、进出口野生动物,对驯养野生动物的养殖场实行全控制。建立健全野生动物和宠物疾病监测制度,特别是要建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携带致病因子的数据系统,通过长期调查,逐步完善健全;建立一套有关候鸟迁徙的数据库,不断补充和完善数据库中的疾病谱和防治措施。
《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30日 第十三版)
延伸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