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产业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绿色视点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走进青藏高原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走进青藏高原
作者:刘孚威    文章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10

  一曲优美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在多少人心中永久地传唱;一首高吭的《青藏高原》,唤起了多少人对雪域高原的神往。青海湖、金银滩、昆仑山、可可西里、塔尔寺、布达拉宫、雅鲁藏布江,这些听来叫人怦然心动的地方,如今竟一一在眼前展现。

  青海省政协主办的“湖泊保护与青海湖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使我走进了青藏高原。探讨生态环境保护的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会格外关注,到了这“离天最近的地方”,阳光格外的灿烂,没有一丝一缕的阻挡;天空格外湛蓝,没有一丝一毫的玷污;云朵格外洁白,没有一星半点的瑕疵;空气格外纯净,仿佛一尘不染。这就是青藏高原的魅力:雄浑壮丽、宁谧清幽、圣洁无瑕。在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这里可以说是人间净土,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似乎心灵得到了净化,禅思于尘世之外,感悟到人生别样的洗礼。

  在青藏高原,洁白的哈达、醇香的青稞酒、香甜的酥油茶、雄伟壮观的寺庙和源远流长的藏传文化,令人陶醉;独具特色的雪域风光,更令人流连忘返。在青海湖周边,在藏北羌塘草原,你可以看到绿油油的青稞、小麦,金黄的油菜花,远处是皑皑的雪山、雪白的羊群、黑亮的牦牛,像浮云一样在草原上轻轻移动,星星点点地徜徉在连天的碧草和野花丛中,偶有矫健的雄鹰从天边飞过;莲花般的帐篷散落在白云深处,不时有藏民骑着骏马,悠然地从草原深处缓缓而来,好一派雪域高原的田园牧歌。

  浩瀚缥缈、波澜壮阔的青海湖,湖水深蓝清澈,逶迤延绵的群山环抱,乍看上去,像一块巨大的翡翠玉盘镶嵌在青藏高原上。这里海拔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还要高。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咸水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湖水平均深19米多,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青海湖周边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更为奇特的是,这里集草原、沙漠、湿地、森林等壮美风光为一体,同时也是鸟类的王国,为国家八大鸟类保护区之首,还是极度濒危动物普氏原羚生活的天堂。可就是这一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瑰宝,随着青藏高原的变迁,也频频亮起生态保护的红灯。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被视为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这里是中国和南亚国家的江河源,又是世界山地物种的重要起源中心和分化中心,是亚洲气候的起搏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大。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已经出现了雪线上升、冰川退缩、湖泊萎缩、冻土退化、沼泽地衰减、土地沙漠化、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许多生物种类濒临灭绝或正在退化。而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这里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地表植被一旦被破坏就很难修复,而且会加速冻土融化、引起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青海湖的退缩及周边沙化、荒漠化加剧,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也只有一个青藏高原。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站在这“世界屋脊”上,看着眼前这绝好的自然美景,会更深切地认识到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会感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任重道远。

  登上雪域“天路”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随着悠扬悦耳的《天路》,青藏铁路列车徐徐开动了,车窗外的雪域高原美景一一映入眼帘,令人目不暇接。

  这的确是一条神奇的“天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总里程达1142公里,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垭口。这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它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外国专家曾断言,只要昆仑山在,铁路不可能建成,可我们的建设者们硬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登上雪域“天路”,发现列车车厢设计新颖、设施先进,与一般列车相比,更舒适。硬软卧铺位明显加长,硬座采用的是薄型座椅设计,座椅间距离较为宽敞,旅客有伸展的空间。考虑到高原缺氧,列车上配备有两套供氧系统:一套是“弥散式”供氧系统,通过混合空调系统中的空气供氧,使旅客如同进入“氧吧”;另一套是独立的接口吸氧,每位旅客发一根吸氧管,每个卧铺床头和硬座底下都有接口,可以随时使用。车窗玻璃夹层内有防紫外线隔膜,可保证旅客在高原列车上免受紫外线伤害。为适应高原气候特征,列车在防雷击、防风沙、风雪侵袭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设计和防护措施。车厢色调、设备造型等方面也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盥洗用的镜子采用藏族的荷花状,软卧内采用了藏族传统的褚红色,车厢连接处外感应门玻璃上印制了吉祥云样图案,列车上的标识全部采用汉、藏、英三种文字,这些既体现民族特色,又考虑了各种旅客的需要,体现了人文关怀。

  青藏铁路环保投资达15.4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6%,并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首次引入环保监理制度。在修建过程中,采取定点取材的方式保护沿途植被。在列车上我们看到路基两边都有不少整齐划一的石块垒成的方格,那是施工人员在取土前就把表层的植被和表土铲除,取完后回铺用的。列车上的厕所采用抽气马桶,即真空集便装置,保证了列车运行过程中不向外沿途直接排便。废物废水都有专门的回收设备,由垃圾压缩机处理各种废弃物。每趟列车都要到格尔木车站集中进行吸污作业和垃圾回收作业,污物箱、污水箱和垃圾箱清空后,再继续运行。为保障野生动物自由迁徙,青藏铁路建设者在沿线专门设置了33处野生动物通道。当列车通过可可西里时,突然有人惊喜地大叫一声:藏羚羊!大家不约而同地朝车窗外观看,果然,只见藏羚羊三五成群,或埋头吃草,或抬头张望,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沿途我们一共看到十多只藏羚羊,还有两只野藏驴,大家都兴奋不已,望着窗外这赏心悦目的景色,由衷地赞叹青藏铁路创造了人间奇迹。

  从茶马古道,到青藏公路的修建,再到承载着几代人梦想的青藏铁路开通,神秘的西藏不再遥远了,神奇的“天路”给雪域高原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将加速这块古老土地的现代嬗变,进一步激活青藏高原的内在活力,使青藏高原更加开放,更加生机勃勃。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青藏高原的生态危机
    开发青藏高原旅游要注重生态
    青藏高原成为中国沙尘暴重要
    全球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
    冷静思考青藏高原旅游热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