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绿色力量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让天更蓝,水更绿,地球更美丽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让天更蓝,水更绿,地球更美丽
江西师大“蓝天”环保社团:保护鄱阳湖的湿地使者
http://www.eedu.org.cn    作者:王者    文章来源:江南都市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14

  在江西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湿地使者。他们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美化人类共同的家园为目标,积极参加由各种环境组织发起的环境宣教活动。1996年,他们成立了“蓝天”环保社团,这是一支科学普及环保知识、传播绿色环保理念的大学生队伍,主要内容涉及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的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体污染以及水土流失情况的调查和研究等。多年下来,社团将完成的十几万字的调查报告交给了江西省有关部门。

  绿色在我们心里

  绿色,是生命的标签。每当绿色从崇山峻岭,从广袤大地,从江岸溪边走进我的视线,我都会为它怦然心动。

  “我们在阳光灿烂的一天出发,心中许下的承诺,大家一生也信守蓝天之下的约定,天大地大各不同的路,你和我要踏上成长的旅途。漫长路上感到孤独迷惑,请你相信我……”这是“蓝天”社团自己的歌《蓝天之约》,也是整个社团500多人共同的誓言。社团根据社员情况,对社员进行分队管理。现在有10支队伍,建立了自己的队歌、队名、LOGO等,每当寒暑假来临,整个社团上下就开始忙碌起来。从社团成立之初,就开展了保护母亲河——赣江环保行活动。消息一传出,成员们报名非常踊跃,非社团成员甚至是外校学生都积极报名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想为江西的生态环境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因此要从中挑选出10多位志愿者就成为一份很庞大的工作,很多人条件都合格,组织者只能把要求设定得更为苛刻,毕竟这是一次艰苦的旅行。最后选出来的志愿者包括身体、心理各方面素质都是极佳的。

  湿地使者的使命:考察鄱阳湖

  经过多方面的广泛调查以后,并根据江西省特殊的地域情况,“蓝天”环保社团最后把目光聚焦在湿地保护上。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的湿地,其流域贯穿全江西省。湿地使者行动开始于2001年,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等联合发起,每年举办一次,每次都有不同的组织参与。湿地使者行动主要面向高校社团,通过全国竞标获取参与资格。中标的社团暑假期间开展环保调研与宣传活动。

  社团成员经过精心设计方案和出色的网上答辩,获得湿地使者行动的参与资格,并分别参与了2002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湿地使者行动。湿地使者们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江西。社团领头人、江西师大地理与环境学院教师吕建新说:“我们的力量虽然很薄弱,但我们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团队的活动重在收集赣江现状的数据资料,有针对性地对重污染源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整个流域的调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最后完成调查报告,报送有关决策部门,以供借鉴。

  2003年,社团继续组织“保护母亲河行动”,15名社员骑自行车上路了,他们沿鄱阳湖流域的赣江沿岸进行环保调研和宣传,并评为“江西师大暑期社会实践先进服务队”。

  随着社团号召力、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在2007年“饮水当思源,呵护水源地——湿地使者行动”中,还有来自外省的兰州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外校的南昌航空大学的志愿者加入队伍中来。

  聚焦鄱阳湖流域生存状态

  2006年7月24日,带队老师和9名湿地使者前往鄱阳湖乐安河流域德兴、乐平、万年等地开始了为期10天的野外考察和实地调研、宣传活动。在短短10天的时间里,他们的足迹踏遍了整个乐安河流域,考察、宣传、走访、报道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他们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向村民了解饮水情况、身体状况以及渔业资源现状,听取并记录沿河村民对保护乐安河的呼声。

  乐平市名口镇戴村每年都有人因患癌症死亡,住在河边的村民诉苦:“一到涨水季节,大大小小的颗粒状悬浮物漂浮在河面上,河里极少数的鱼也被毒死浮在水面,连靠近河的井水都会变味。”志愿者们看到不少村民身上皮肤都有腐烂现象,状况让人揪心。通过对村民大量问卷调查和走访,队员们发现疾病的发生和饮水的质量密切相关,调查发现乐安河水中微量元素的不足或过多引起了村民不同疾病的发生,其中以肺癌、肝癌、结石、肝肿大居多,并且发病率每年都呈现上升的趋势。同时他们还发现乐安河两岸的土地重金属元素铜、锌、铅等严重超标,因此减产的种地面积达3万亩,绝收的有1万亩。这个结果让队员们十分担忧。

  “看着村民们无助的眼神,一种无形的责任感压在了我们队员们身上。”队长王翔说,每一次的湿地行动都历时大半年,从暑假一直到寒假后的评估形成厚重详细的调查报告,再交到出资方世界自然基金会,行动才算告一段落。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努力出现了转机,在世界自然基金会把凝聚了志愿者们汗水和心血的报告反映到当地政府,引起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补救措施后,使得鄱阳湖周边的生态环境趋于好转。“这是我们最乐见的成果,能改善当地的生态状态,所有的辛苦都有了回报。”

  永远传承下去的环保志愿者

  每一位蓝天人坚信,只要不放弃,保护湿地、消灭污染的声音一定会从江河的源头奔流到每一条支流。自社团成立以来,社团共组织队伍赴赣州、兴国、泰和、永修、德兴、吉安、新建、九江、湖口等9县市开展活动几十次。重点对赣江流域重污染段进行环境监测、传播保护知识,对流域保护较好的地区进行典型宣传,进而更好地保护流域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促进赣江流域和谐发展。

  一路上志愿者们的艰辛是不为外人所知的。社团理事长王翔是“蓝天”的老江湖了,2007年暑假他跟随组织一起考察赣江流域,天气非常炎热,志愿者们在烈日下一边行走观察一边测量记录,他亲眼看到其中有好几个成员都中暑晕倒多次,但他们仍然没有放弃坚持走到了最后把任务完成。

  志愿者们白天沿途考察,晚上只能走到哪睡到哪。没电的时候就只能把手机的背景光当光源,很多海报、宣传画都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完成的。条件虽然艰辛,志愿者们从来都不喊苦喊累,他们知道自己干的是有意义的事情:服务了社会,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不仅如此,蓝天人还是一群富有爱心的青年人。有一次当他们考察到鄱阳湖星子水域的长江江豚群落时候,偶然发现河面上漂浮着一只死去的江豚,身体已经膨胀发臭了,队员们看着这么珍贵的动物因为水质问题而死去都深感痛惜,有的女生甚至落泪。对于沿途的垃圾,他们更是走到哪捡到哪。他们拍下一幅幅珍贵的照片,真实地反映生态情况,为生态治理提供有效参考。

  学生来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不仅仍为江西的生态环保做着努力,还留下了环保的火种,让以后的每一批蓝天人为天蓝水绿的梦想继续前进,相信这个梦想可以永远传承,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文章录入:王者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还湿地本色 许湿地希望
    [原创]乘着生命的风帆
    2006年湿地使者行动文集安徽
    06年湿地使者走进亚洲第一铜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