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绿色力量 >> 文章正文 | ![]() ![]() |
|
|||||
| |||||
还湿地本色 许湿地希望 | |||||
——湿地使者活动7年记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张 俊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26 | |||||
2000使者足迹踏遍大江南北 各大学社团根据每年的主题,制定自己的活动方案,通过互联网提交和进行答辩,决出优胜队伍。 湿地使者活动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 W F )为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而开展的一项大型公益宣传活动,他们发动和组织全国高校的大学生环保社团和环保爱好者,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开展湿地的保护和宣传。 自2001年以来,湿地使者活动每年举行一次,累计参与竞标的大学生社团达271个,共有158个大学生环保社团、2000多名师生成为了湿地使者,他们的足迹踏遍中国黑龙江、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的20个省、市、自治区和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缅甸5国湄公河流域。7年来,湿地使者们提交了大量有价值的实地考察报告、问卷调查和心得笔记,同时,他们也在基层传递着湿地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利用的知识和理念。 据WWF淡水项目主任李利锋介绍,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行动模式。根据湿地保护的现状与问题,每年的湿地使者活动都提出具有新意的主题。如第一届的主题为“把知识带回家乡”,今年的主题为“饮水当思源,保护水源地”。各大学社团根据每年的主题,制定自己的活动方案,通过互联网提交和进行答辩,决出优胜队伍。优胜队伍的队员接受专家培训后,利用假期到湿地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和宣传活动。活动中,主办单位还会派专家到现场进行监督和评估。结束后,各社团还会提交详细的总结报告,由主办单位进行评奖。 在野外学习课堂上没有的东西 今年我们再去时,很多当地人认识我们了,说湿地使者又来了,我们都很开心。 在这么多湿地使者团队中,兰州大学达尔文协会是较为突出的一支,因为从2004年以来,他们已连续4年入选湿地使者队伍。而且,他们近3年的活动均选择在三江源地区开展。从生物多样性考察和社会人文调查,到水资源和鱼类多样性调查,以及长江源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他们根据每年的活动进行着湿地保护与宣传。 今年8月,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达尔文协会的7名湿地使者,行程2000多公里,深入三江源进行了25天的科学与人文考察。在野外考察活动中,他们在玉树州结古镇、曲麻莱县、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天河保护站等地进行了全面的生物多样性和社会人文调查,获得了一批第一手资料。 在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通天河保护站,他们进行了生物多样性调查,采集了大量植物标本;在通天河核心保护站的考察中,发现分属6目13科的鸟类19种;在隆宝滩,发现分属11目16科的鸟类29种。此外,他们还进行了大量啮齿类、昆虫和两栖类动物的调查。 李鹏是兰州大学生物科学专业2005级的学生,也是今年的湿地使者之一。他说,在野外能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就算是学生物的学生,离开课堂你又认识多少植物?但现在,马曲的植物他认识了70%以上,还知道它是否属于藏药,能不能吃等。他说,有些东西只有在野外才能体验到和学会。 对于队伍在三江源地区活动的持续性,兰州大学今年的领队林吴颖说,从环境宣传教育上来说需要传承。前两年去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去做什么,接受程度也不高。今年我们再去时,很多当地人认识我们了,说湿地使者又来了,我们都很开心,因为这是他们接受和了解我们的一个标志。此外,从生物多样性调查来看,一年采集的数据随机性较大,还不能给出一个科学的判断,只有具备连续性,才有希望做出更大的成果。 据WWF淡水项目宣传官员张翼飞介绍,很少人关注高原湿地问题,但当地湿地退化严重,湿地使者们做了很多当地生物状况、牧民意识等方面的调查。他们获得的数据和资料对WWF准备在那儿进行的项目是很好的参考。保护区能力还很弱,学生们可以在专业、技术上帮助他们。而且,有些牧民与保护区敌对情绪较重,但对学生很友善,学生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是传递,也是交流和分享 原来想自己是去宣传的,去了后才发现,我不是布道者,我也要学习。 除了科学考察,环境教育也是湿地使者的重要任务。记者问他们以什么样的形式传递理念,充当使者一职时,他们却说,原来想自己是去宣传的,去了后才发现,我不是布道者,我也要学习,藏民在环保方面比我们做的好得多。 湿地使者杜维波说了一件让他感动的事。在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时,他们遇到了一户藏民,这户藏民已经连续四代人在那儿守护黑颈鹤了。每年的5~7月是黑颈鹤的孵化期,为防止其他动物侵犯鸟蛋和幼鸟,他们在特别潮湿的湿地边铺张塑料布睡在地上。这家的小孙子说,我们会世世代代地守下去。他们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在藏传佛教中宣扬保护所有生灵,而且他们认为黑颈鹤是高原仙子,所以就这样世代守护着。杜维波说,我们相处的时间很短,但他们让我们震撼。 李鹏在三江源时遇到一群去那儿旅游的大学老师。等使者们考察回来路过那儿时看到,那些老师野餐过的地方留下了大片垃圾。李鹏说,藏民连汉语都说不好,也没多少文化,但他们身体力行地保护环境和生态,真诚祈祷万物和顺,为什么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师却这样做呢? 林吴颖说,传递是个单向的词汇,而考察是双向的交流。比如,我们在对当地进行的调查中问,你认为建水坝好吗?他们100%都说好,觉得建得不够多,电不够用。我们就会告诉他们发展水坝对生态的影响。很多学生社团喜欢站在很高的角度,说你们这样不对,你们应该怎么做。可当地连孩子都会对我们说,鼠兔不能杀,因为它也是生命。 当地自发而朴素的环保观念也在教育着使者,给他们今后的环保行动注入新的精神和力量。记者问他们怎么将这样的经历跟大家交流和分享时,这些湿地使者说,他们正在筹备互动型的报告会,告诉同学们他们做了什么,获得什么。这样的报告会要在本校做,也会到附近的高校做。同时,他们的报告、日志和文集也会通过WWF的渠道跟更多人分享。他们说,这样的活动,是学习与传递,也是交流和分享。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湿地农田渠系的生态环境影响 [原创]保护湿地——为了明天 走进赣江源——记江西师大“ 环保的种子在发芽——江西师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三江源保护区资源状况:湿地 相识恨晚-湿地概揽 蚕食湿地何以猖獗?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 中国最美六大沼泽湿地 |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安网备案:4420003010510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