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长征•和谐先锋”低碳实践,促进两型社会
近年,杭州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的荣誉称号,为进一步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共建共享与世界相媲美的“生活品质杭城”,杭州提出了“环境立市”,大力推进低碳新政,打造“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的新目标。在这个大背景下,全市公民都积极参与到了“低碳生活”的倡议中,大学生更是首当其冲,成为低碳宣传和实践的主力军。
2010年暑期,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生以低碳为主要切入点,围绕着“彰办学理念·显学科特色”的理念,开展了以“绿色长征·和谐先锋”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绿色长征·和谐先锋”社会实践活动自5月中旬开始筹备策划,到 7月26日 正式结束,共历时两个多月。从帮助居民检测室内空气常见微生物污染,到“体验大自然”宣传调研进杭州天目山,从进行植物调研编写下沙植物刊物的编撰到利乐循环收集与宣传,再到“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倡导低碳生活”科考调研之旅,学院的7支实践小分队,从科研、教育、宣传等多个方面,以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成品展示等途径,通过精彩纷呈的活动,推广低碳环保理念和普及科普健康知识。活动过程中,各位同学接触了社会生活环境,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了服务意识,锻炼了综合能力。经历两个多月的努力, 2010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为杭州品质之城的打造起了积极作用。同时,大家可喜的看到,经过努力,低碳环保理念已在无声间更加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受到更多的普遍关注,循环经济、绿色生产、环境保护等生态文明建设也逐渐成为民众谈论的话题。
本次实践活动最大的特点是,依托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学科特色,以环教和科研优势来贯穿整个项目。编撰下沙经济开发区植物刊物,分析居民室内的微生物状况,到科技馆与小朋友们互动等,在每一次活动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在每一个项目中倡导低碳。如在高沙社区,同学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的优势,帮助有需要的居民将废油巧妙地制成肥皂,这个有创意的活动令居民们耳目一新,反响很好。同时,在科技馆开展的环教活动,也使师范类学校的特色鲜明。更多人的参与,使得活动的影响面增大;更多人的加入,使低碳体系逐渐形成。为了增加活动的专业性,学院聘请了3位具有教授职称或博士学历的专业教师进行随团指导,使整个实践活动的过程更加严谨,调研结果更为科学。
实践活动的另一特点是拓展宣传途径,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已不再是一个新词,但仍是一个热门词。和谐是建立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全民、全社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上的。为了宣传低碳理念,提高生活品质,贡献出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同学们动了不少脑筋,下足了功夫。宣传绿色环保,开展问卷调查,倡导低碳生活,举行各类活动,“绿色长征·和谐社会”实践小分队队员,走近社区,走近企业,走近农村,走近自然,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条件下,完成了“认真组织,确保安全,力求实效,突出重点,树立典型”的要求。资源的循环利用,对于杭州富伦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来说,是很有发言权的。就2009年,他们回收、利用牛奶饮料纸包装达到2万吨,而生产出来的产品,相当于种植了22万棵树,节约了140万吨水,节省了1.4万吨石油,3.4万吨铝土矿,节约垃圾填埋场地约100亩。当人们还在喝牛奶时,他们已在考虑利乐包装的回收。当同学们拿出他们的产品展示时,群众们都十分诧异,他们想不到一个随手扔掉的牛奶盒有如此大的价值。这种宣传方式实实在在影响到了很多人,他们开始重视起来,开始行动起来。当然,践行这种健康、科学的模式,对提高生活品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次“绿色长征·和谐先锋”2010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自开展以来,直接影响人群达19000余人次,组织各类活动达20余项。各个活动开展顺利,得到了参与者和群众的普遍的认可,同时对居民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在社会中形成一股低碳风。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品质生活,是一份期待,更是一份努力。在绿色长征旗帜的引领下,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队员们将继续以各类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提倡低碳生活方式,践行绿色生活,为进一步传播低碳理念、建设低碳文化、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奉献力量。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