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21世纪我国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21世纪我国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http://www.eedu.org.cn    作者:牛振荣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1

    一、21世纪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概况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继人口和环境两大问题之后,资源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党的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两大战略之一,十五届三中、五中全会对资源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又进一步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这对今后的农业资源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要提高新时期农业资源利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扎实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围绕中心,适度超前,虚实结合,突出重点,扩大宣传,发挥作用。

    从全球农业发展趋势看,各国因情况不同分别采取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利用率或增加智力投入,提高集约化程度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地多人少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劳动资本昂贵,注重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多地少的日本,注重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水土紧缺的荷兰、以色列,则注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强调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农业资源有限,但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不可逆转。因此,可持续发展不能走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经营的道路,只能走节约合理利用资源,集约经营的道路。

    二、21世纪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特点

    农业资源是部分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环境资源的结合体,一切农产品均系由农业资源转化而成。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实质是财富的增长,其增长的源泉主要靠社会资源作用于自然资源而形成综合生产力。人类只能在资源开发利用中生存与发展,如做不到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人类后代就缺乏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是指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是指能动地调控“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使人类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保护资源永续利用和提高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应包括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和经济可持续。他们之间相互关联而不可分割;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

    三、21世纪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农业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在发展过程中从资源利用来看,当前我们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一是农业资源承受的压力增长。我国的人均耕地资源、草地资源、水资源分别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40%和30%,地少人多,资源紧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浙江、福建、广东、上海等7省市人均占有耕地已低于联合国的警戒标准。根据预测,我国在2030年达到人口峰值前还要增加3亿多人,有关农业资源的制约还将增大,因而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资源利用问题,时时为国人、世人所关切。二是资源过度利用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在增加,边治理边破坏现象严重,近10年间新增治理面积20.4万平方公里,但同期新增水土流失面积54.3万平方公里,后者是前者的2.7倍;草场退化有增无减;土地荒漠化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三是资源底效利用浪费严重。农产品低质低档次大量生产,国内市场销售不畅,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从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来看,化肥仅为30%,灌溉水不到40%,农业副产物还不足2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时还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总之,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污染严重,以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21世纪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及任务

    在21世纪市场经济条件下,制订长期的研究计划,从长远看,要把建立可持续发展农业综合体系研究作为主要线路。具体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包括农作物的耕作栽培技术,畜、禽、水产的养殖技术,自然灾害的防治技术等,使之符合持续发展的要求;二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环境体系,包括对农业资源、要素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治理保护以及形成科学的检测管理系统,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不间断地监控,建立起各具特色的持续平衡的农业生态体系;三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主要是加强对农业政策的研究,找出通过系统来调整农业政策的方法,限制非持续发展的经济因素,充分发挥经济政策对持续发展的位能作用。

    农业的可持续必须实现三种平衡:一是经济平衡——生产力与收入;二是环境平衡——资源利用与保护;三是社会平衡——农民家庭富裕生活与农村社会文化进步。1991年在荷兰召开的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上,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了可持续农业的三大目标:积极增加粮食产量,消除饥荒;促进农村综合发展,消除贫困;合理利用、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于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利益。

    21世纪农业资源利用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有关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开展工作;把握好两条主线:一是把握农业资源调查监测—综合评价—利用管理的主线,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二是把握区域农业资源优势分析—区域布局—区域协调发展对策的主线,优化区域农业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区划行政系统和技术支持系统的作用,结合发展和建设两个主题,认真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有关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农业资源利用的超前性是由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前瞻作用决定的。具体工作内容大致为:农业资源的分析评价;农业资源的动态监测;农业资源的立法和管理;农业区域的规划制订;农业区域的开发实验;农业生产的布局和调整;农村发展的战略研究;农业信息的咨询服务。这些工作内容决定了农业资源区划是农业发展的超前研究,有很强的超前性。

  五、21世纪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从战略高度认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我们对人口、环境、资源的认识是逐渐加深的。在向21世纪迈进的时刻,中央把这三个方面作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工程提出来,江总书记指出: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和长远发展战略目标而确定的基本国策。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重要性,把这件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事作为紧迫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战略高度”、“基本国策”、“系统工程”、“坚持不懈”标志着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强调三个可持续性的协同统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讲可持续发展,但重点各有不同。发达国家强调环境,注重营养、公平、低投入;而发展中国家则强调发展、增产、治贫。我国人多地少,仍属发展中国家,理所当然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但与此同时要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持续性、经济持续性与生态持续性的统一。90年代以来,我国把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党的十五大又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确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之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兼顾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对资源的开发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资源的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新路子;积极推进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资源管理新体制。我们要认真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针和原则,切实加强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把加强农业基本建设与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党的十五届三中、五中全会决定,把农业基本建设与生态建设目标相衔接,把有关生态工程作为农业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基本建设的一项重大指导方针,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利的具体措施。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和增强防洪抗旱能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停止大江大河上中游天然林采伐,进行植树种草、小流域治理和坡耕地改造,加强水土保持;改造中低产田和提高现有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后备资源和保持生态平衡;治理草原退化沙化碱化,建设和保护草原;对过度开垦的土地,逐步还林、还草、还湖等。这些重大的农业基本建设工程,对生态建设有着直接的巨大作用,同时也使生产得到了发展。

    4.建立中国特色可持续集约农业技术体系

  从中国国情出发,人多地少资源缺,因而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农业现代化的总目标下,要走有中国特色的既高产优质高效又可持久发展的可持续集约化农业道路。该模式的实质在于实现高产优质高效集约农业与环境生态可持续性的协调统一,它重视科学增加投入的决定作用,强调了化肥、农药、水利、机械等现代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技术方向:第一,运用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以发展节时型农业技术;第二,因地制宜,努力提高单位土地年单产或年生物量,以发展节地型农业技术;第三,生物节水与工程节水相结合,以发展节水型农业技术;第四,坚持有机无机结合,生态内循环与人工投入并重,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及能量利用率,以发展节肥型农业技术;第五,坚持农机农艺结合,积极推进适度规模基础之上的适用型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发展节工节能型农业技术;第六,生物途径与工程改良相结合,重点解决维持地力不衰的技术体系;第七,积极研究推广资源环境技术,以形成环境保全型农业技术体系;第八,研究推广既高产优质又高效增收的技术,以发展高效型农业技术体系。

  5.建立中国特色走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道路

根据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可供选择的有效对策是从科技、管理以及立法等方面节约和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积极推广和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包括节地型(间作套种、立体种植养殖、提高复种指数)、节粮型(发展草食动物、利用氨化秸秆、提高饲料报酬率)、节水型(喷灌、滴灌、渠道防渗等)和节能型。对有限的耕地,一方面要保护其数量相对稳定,既保持总量动态平衡,以深度开发为主,走集约经营的道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充分利用热量资源,提高复种指数,这是节时、节地的主要增产措施。

  6.科教兴农是解决我国农业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

  要实现农业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资源利用从粗放向集约转变,科技进步将成为主要推动力,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全面规划,追踪世界农业科技的前沿、正确选择能够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重大突破的优先发展领域,加大研究、推广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尤其是要依靠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争取在动植物品种选育、资源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生物灾害防治、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大幅度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产出率,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资源的短缺和持续利用问题。 总之,我国农业自然资源虽然紧缺,但只要采取正确政策,加强科学研究,合理利用,走资源高效节约型农业发展道路,就可缓解日趋严重的资源问题,进而提高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山东农业科学院区划所)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农业环境保护的认识
    能源农业发展战略的国际比较
    在科学发展中解决“三农”问
    发挥农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防治土地退化 促进农业可持
    地震引发的农业和生态影响不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
    应从全局发展战略高度开展环
    农业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机理及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