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软着陆”: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理性选择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软着陆”: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理性选择
http://www.eedu.org.cn    作者:李晨    文章来源:科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15
    据科学网2007年10月15日报道:“我个人认为,中国的人口发展战略应当选择‘软着陆’,而不是‘硬着陆’或者‘缓着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近日,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人口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田雪原说。2004年,由田雪原负责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重大项目“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开始实施,今年这项课题圆满结题,在以项目成果为基础出版的图书完稿之前,田雪原再次强调了他对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理解。
 
    两个“人口世纪”和五个“高峰”
 
    “过去100年和未来100年是两个‘人口世纪’,这两个人口世纪的人口变动和发展,最为显眼的就是,20世纪人口数量的迅速膨胀和21世纪人口年龄结构加速走向老龄化的大趋势。”田雪原认为,这是人类发展史上最为引人瞩目的两大变动趋势。
 
    2000年全世界60多亿人口中,有44亿多即73%左右为20世纪新增加的人口,20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人口暴涨的世纪。不过对比20世纪前半叶和后半叶的人口暴涨可以发现,就后半个世纪而言,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只占全世界新增人口的10.73%,其人口比例也下降到全世界的19.68%;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占全世界新增人口的89.27%,发展中国家人口占全世界的80.32%。“这一升一降刚好说明当今世界两种不同的人口变动和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尚在方兴未艾,发达国家则达到老龄化严重阶段,属于两种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和两类不同的人口问题。”田雪原说。
 
    尽管20世纪世界人口呈现出暴涨的趋势,但20世纪80年代以后生育率和出生率的不断下降,决定着21世纪以后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的发展趋势。田雪原指出,在这样的世界人口发展背景下,中国的人口态势可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分析,亦可用“五大人口高峰”的即将到来概括。
 
    其一,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根本性转变,人口总量高峰行将到来。中国生育率长期持续地下降,不仅减少出生人口3亿左右,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口的年龄结构,完成了由年轻型向成年型、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增长势能或增长惯性大为减弱。按照中位预测方案,2030年全国人口达到14.65亿即可实现零增长。这比国内外以往的预测峰值人口数量减少近1亿,时间也提前10多年。
 
    其二,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趋缓,10多年后即可达到最高峰值。预测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可增加到2017年峰值时的10.01亿,其后呈减少趋势;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例,可上升到2009年峰值时的72.35%,其后转而下降。
 
    其三,老年人口增长迅速,21世纪中叶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预测表明,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可由2000年的0.87亿,增加到2010年的1.17亿、2020年的1.74亿、2050年的3.23亿。与此相适应,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可由2000年的7.00%,上升到2010年的8.59%、2020年的12.04%,2050年达到最高峰值时的23.07%,居于世界较高水平和发展中国家最高水平。
 
    其四,流动人口居高不下,目前已临近最高峰值。改革开放初期,全国有流动人口二三百万。2000年人口普查,现住地与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的流动人口为14439万,扣除2707万本市区内人户分离的其他街道人口,其余11732 万可视为跨省和省内的流动人口。其中农村人口流入城镇扮演着流动人口主力军的角色。随着人口城市化的加速进行,本世纪头10年将是流动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待到2010年城镇人口比例上升到50%以上之后,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主旋律的流动人口高潮将出现跌落的走势。
 
    其五,出生人口性别比经过持续攀升后,当前已达到新的高峰。依据“五普”和近年的抽样调查提供的数据资料回推,1990~2000 年出生性别比升高显著,目前120左右的出生性别比居高不下,在世界各国中属严重偏高国家,成为率先来临的一个人口高峰。
 
    “硬着陆”、“软着陆”还是“缓着陆”
 
    田雪原认为,全面解决中国人口问题应采用“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尽快将高生育率降下来,降到更替水平以下,这一步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基本实现;第二步是稳定低生育水平,虽然这一步尚未完成,但已经走过了初见成效的10年路程,预计2030年前后可完成;第三步是在人口零增长和人口总量呈下降趋势以后,根据届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资源、环境状况,确定理想适度的人口目标。
 
    课题组设计了“硬着陆”、“软着陆”和“缓着陆”3种方案。其中,“硬着陆”强调用较短的时间把人口数量降下来,在2020年就实现人口零增长,人口达到最高峰值13.88亿之后就开始快速递减,2030年减至13.67亿,2040年减至13.02亿,2050年减至11.96亿,2100年全国人口将减至5.56亿。
 
    “缓着陆”方案则强调缓慢控制人口数量,在2050年才实现人口的零增长,而到2100年中国人口仍有16.05亿。这种方式可使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比较合理,老龄化来得比较缓慢,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例较高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黄金时代”或“人口盈利”可维持较长时间,有利于保持中国的劳动力廉价优势。
 
    而“软着陆”方案将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定在2030年,到2030年,人口数量达到14.65亿,2040年可降至14.51亿,2050年降至14.02亿,2100年全国人口可降至10.24亿。
 
    田雪原认为,“硬着陆”可以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但会使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过于急速、老龄化过于严重。而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过快、相对高龄化,必将导致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和人力资本活力的减退,使国家面临“未富先老”压力。“缓着陆”对人口数量控制较差,这是饱受人口压力之苦的中国不能接受的。“最合理的是‘软着陆’方案。”田雪原介绍,这种方案可以兼顾人口结构比较合理、人口数量控制比较有效的优点,是适应我国当前人口态势和未来数量变动与结构合理化,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比较理想的方案。
 
    田雪原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年和更长远一些时间的人口发展战略,应建立在该“软着陆”方案基础上。这一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点可表述为: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人口数量、素质、结构的合理变动,积极稳妥地实现人口的零增长,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软着陆”方案生育选择
 
    田雪原告诉记者,要实现人口发展“软着陆”,就要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战略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基础,资源、环境的保障是前提。无论人口的数量控制、结构调整还是素质提高,都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发展。所幸的是,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创造了发展的“奇迹”,而且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还将继续下去,从而为人口发展战略提供一个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
 
    田雪原说,就人口自身而言,选择上述“软着陆”方案,首先应当看到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调整后的当前的全国总生育率为1.75,而诸多关于生育意愿的调查表明,希望生育两个孩子特别是生育一男一女的家庭占70%以上,这说明人们的生育意愿与实际生育数量与生育政策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存在着一定的生育率“反弹”的势能;同时也要看到,实现“软着陆”,是完全有可能也是比较现实的。三种方案遭遇“反弹”的强度和“反弹”持续的时间有很大差别,以“硬着陆”遭遇的“反弹”力度最大、持续的时间最长;“缓着陆”遭遇“反弹”的力度最小、时间最短,甚至于趋同;而“软着陆”由于并不要求生育率的继续下降,相反在初期还稍有回升,然后才保持相对的稳定,即在现行生育政策相对稳定状态下便可达到,具备现实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为此,田雪原提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全国不分城乡,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者结婚一律允许生育两个孩子。这样的生育政策并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确定前一个人口发展战略提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时,便明确生育一个孩子主要是控制一代人的生育率。现在“双独生二”是原来政策的继续。
 
    其次,农村一方为独生子女者结婚,允许生育两个孩子,现在也可以开始实施;城镇可暂缓几年,2010年以后组织实施为宜。对于农村说来,由于独生子女比例很低,对生育率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对于城镇说来,由于独生子女率普遍很高,一方为独生子女结婚者比例不会很高,对生育率影响也不会很大。但实行“一独生二”的生育政策,对于“一独”方的父母家庭养老和改变家庭人口年龄结构来说,有着现实的、不可替代的意义。
 
    最后,在有效制止三孩及以上多孩生育条件下,农村可不分性别普遍生育两个孩子。目前全国农村实际的总生育率在2.0左右,如果除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外均不得生育三个及三个以上孩子能够做到,生育水平可大体上维持现在的水平。田雪原强调,“软着陆”方案还留了一点微升的余地,只要真正做到“限三保二”,是不会造成农村和整个生育率有多大反弹的。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没有相关文章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