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污染治理篇 >> 治理技术 >> 固废污染治理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关于利用固体垃圾充填废弃采空场……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于利用固体垃圾充填废弃采空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7-1

 

关于利用固体垃圾充填废弃采空场的环境综合治理建议

谷志孟     

 

众所周知:城市垃圾的利用、处理,矿山采空场灾害的治理和国土保护,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重点、难点环保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品质的提高,以及国土资源的紧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牺牲生态环境质量为代价的传统城市垃圾消纳和掠夺性矿产资源开采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的损害,正在以成倍的态势施加报复。据统计,全国668座大中城市,约2/3已处于垃圾废弃物的包围之中,垃圾堆放占用地已达数十万亩,而且它对大气、水体、土壤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危害亦已十分严重。此外,全国上万座矿山开采所引发的大规模山体滑落和地表沉陷,如湖北远安山体的崩塌,焦作矿区大面积的地表沉降,唐山矿区地震损失的加剧都是例证。为了求得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必须以加倍的代价整治祸害,才有可能弥补;同时也告诫我们,在谋求经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行为中,绝不可能把环保问题置之度外。

利用城市固体垃圾废弃物充填矿山废弃采空场的环境综合治理,是把经过集中、筛选、分类回收后剩下的固体垃圾废弃物,进行预处理有垃圾渗沥液聚集通道,气体收集通道的废弃采空场。这样进行城市垃圾和矿山采空场的复合处理,不仅有利于城市垃圾的洁净处理,而且还有利于矿区采空场灾害的治理和国土资源的再生利用,同时还可形成垃圾处理产业格局,降低垃圾处理费用,避免垃圾堆放占地。本建议所提出的复合处理方法,从查新检索的资料看,在所找到的国内外文献中,都没有见有报道,可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利国利民环境综合治理举措。

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区的扩大,-城市垃圾的产生量也在日急增,预计到2000年,全国工业固体垃圾将由现在每年6亿吨急增至10亿吨,生活垃圾将由现在的每年的1.2吨增至1.5亿吨,垃圾废弃物的堆放占地将超过128万亩。这些垃圾废废弃物的存在,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国土资源,损害了城市形象,而且污染了大气、水体、土壤,还将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另一方面,全国上万座矿山,每年都要通过开凿数万公里井巷,剥离数亿方地表山体,从地下掏采50亿吨以上的精矿石,加之历年累积的井巷、采空场的处理,有效的处理方法是胶质充填,但成本高,如:煤、铁、磷等矿价格低,用不起,需要另创新法。

从全国矿山的展布情况看,大部分都靠近大、中城市,而且还有专用铁路站线、高质量公路或水路沟通,交通十分方便,如武汉钢铁公司的四大铁矿供给基地矿山,离武汉最远不到90公里,最近不足60公里,现在每吨矿石运价最高也只15元。以大冶铁矿为例,这座开采了近百年的矿山,露天矿区将于2001年闭坑,届时,一个长2250米,宽1000米,深400米的椭圆形矿坑,将形成一个可容纳数亿立方垃圾的露天场库,供武汉使用百年以上。同时,它通过分区分层,科学地回填后,还可再造4000~6000亩土地供开发利用。由此可见,把城市垃圾的消纳和矿山采空区的处理复合成一项系统工程,是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可使“两害变为一利”,推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并有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

实施这项综合治理工程,既有工程技术问题,也有社会组织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其技术而言,这项综合治理方法将涉及到垃圾的聚集、分类、包装与运卸;充填的方法、技术、工艺与设备;垃圾渗沥的防渗、收集、处理方法、技术;垃圾长期掩埋后,潜在资源的回收利用;填埋地的复垦利用;填埋厂的安全监测等等,但这些技术问题,借助长期以来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积累,只要按其需要加以系统集成,是不难解决的。问题的关键是该项工程的实施,将涉及到矿山开采、交通运输、城市环保以及矿山所在地政府等诸多部门,需要统一协调,相互配合。怎么组织,怎么管理,怎么分配所得利益至关重要。没有利益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活力,要使这项综合治理工程付诸实施,建立一种利益驱动的工作机制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每一个人都在谋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为发展集体利益尽责任,在追求自己致富目标的过程中,为实现国家宏伟目标作贡献。所以,我们必须在物质利益原则上做文章,在研究管用的方法上下功夫。据此建议:

把这项综合治理工程的方法、技术、工艺及相关设备的集成、组装与配套研究列入计划,组织攻关,促进其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增强全民依法自觉保护自身生存空间的积极性,促成社会经济与生态大可持续协调发展。

统筹规划,加强领导,建立利益驱动的工作机制,全面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与关系,形成良好的环境治理氛围。

抓好示范,不断总结经验,着力推动这项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促进洁净环保产业的有序发展规律。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
    我国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的问题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