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污染治理篇 >> 治理技术 >> 设计工艺与工程实例 >> 文章正文 | ![]() ![]() |
|
|||||
| |||||
SBR的工艺设计与运行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23 | |||||
SBR设计要点、主要参数 SBR设计要点 1、运行周期(T)的确定 SBR的运行周期由充水时间、反应时间、沉淀时间、排水排泥时间和闲置时间来确定。充水时间(tv)应有一个最优值。如上所述,充水时间应根据具体的水质及运行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来确定。当采用限量方式及进水中污染物的浓度较高时,充水时间应适当取长一些;当采用非限量方式及进水中污染物的浓度较低时,充水时间可适当取短一些。充水时间一般取1~4h。反应时间(tR)是确定SBR 反应器容积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工艺设计参数,其数值的确定同样取决于运行过程中污水的性质、反应器中污泥的浓度及方式等因素。对于生活污水类易处理废水,反应时间可以取短一些,反之对含有难降解物质或有毒物质的废水,反应时间可适当取长一些。一般在2~8h。沉淀排水时间(tS+D)一般按2~4h设计。闲置时间(tE)一般按2h设计。一个周期所需时间tC≥tR﹢tS﹢tD ,周期数 n﹦24/tC 2、反应池容积的计算 假设每个系列的污水量为q,则在每个周期进入各反应池的污水量为q/n·N。各反应池的容积为: V:各反应池的容量 1/m:排出比 n:周期数(周期/d) N:每一系列的反应池数量 q:每一系列的污水进水量(设计最大日污水量)(m3/d) 3、系统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中,装置的能力应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供给的需氧量,在设计中,高负荷运行时每单位进水BOD为0.5~1.5kgO2/kgBOD,低负荷运行时为1.5~2.5kgO2/kgBOD。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中,由于在同一反应池内进行活性污泥的和沉淀,装置必须是不易堵塞的,同时考虑反应池的搅拌性能。常用的系统有气液混合喷射式、机械搅拌式、穿孔管、微孔器,一般选射流,因其在不时尚有混合作用,同时避免堵塞。 4、排水系统 ⑴上清液排除出装置应能在设定的排水时间内,活性污泥不发生上浮的情况下排出上清液,排出方式有重力排出和水泵排出。 ⑵为预防上清液排出装置的故障,应设置事故用排水装置。 ⑶在上清液排出装置中,应设有防浮渣流出的机构。 序批式活性污泥的排出装置在沉淀排水期,应排出与活性污泥分离的上清液,并且具备以下的特征: 1) 应能既不扰动沉淀的污泥,又不会使污泥上浮,按规定的流量排出上清液。(定量排水) 2) 为获得分离后清澄的处理水,集水机构应尽量靠近水面,并可随上清液排出后的水位变化而进行排水。(追随水位的性能) 3) 排水及停止排水的动作应平稳进行,动作准确,持久可靠。(可靠性) 排水装置的结构形式,根据升降的方式的不同,有浮子式、机械式和不作升降的固定式。 5、排泥设备 设计污泥干固体量=设计污水量×设计进水SS浓度×污泥产率/1000 ,在高负荷运行(0.1~0.4 kg-BOD/kg-ss·d)时污泥产量以每流入1 kgSS产生1 kg计算,在低负荷运行(0.03~0.1 kg-BOD/kg-ss·d)时以每流入1 kgSS产生0.75 kg计算。 在反应池中设置简易的污泥浓缩槽,能够获得2~3%的浓缩污泥。由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不设初沉池,易流入较多的杂物,污泥泵应采用不易堵塞的泵型。 SBR设计主要参数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设计参数,必须考虑处理厂的地域特性和设计条件(用地面积、维护管理、处理水质指标等)适当的确定。 用于设施设计的设计参数应以下值为准: 项目参数 BOD-SS负荷(kg-BOD/kg-ss·d) 0.03~0.4 MLSS(mg/l) 1500~5000 排出比(1/m) 1/2~1/6 安全高度ε(cm)(活性污泥界面以上的最小水深) 50以上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根据有机负荷的不同而从低负荷(相当于氧化沟法)到高负荷(相当于标准活性污泥法)的范围内都可以运行的方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BOD-SS负荷,由于将时间作为反应时间来考虑,定义公式如下: QS:污水进水量(m3/d) CS:进水的平均BOD5(mg/l) CA:池内混合液平均MLSS浓度(mg/l) V:池容积 e:时间比 e=n·TA/24 n:周期数 TA:一个周期的时间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负荷条件是根据每个周期内,反应池容积对污水进水量之比和每日的周期数来决定,此外,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中,因池内容易保持较好的MLSS浓度,所以通过MLSS浓度的变化,也可调节有机物负荷。进一步说,由于时间容易调节,故通过改变时间,也可调节有机物负荷。 在脱氮和脱硫为对象时,除了有机物负荷之外,还必须对排出比、周期数、每日时间等进行研究。 在用地面积受限制的设施中,适宜于高负荷运行,进水流量小负荷变化大的小规模设施中,最好是低负荷运行。因此,有效的方式是在投产初期按低负荷运行,而随着水量的增加,也可按高负荷运行。 不同负荷条件下的特征 有机物负荷条件(进水条件) 高负荷运行 低负荷运行 间歇进水间歇进水、连续 运行条件BOD-SS负荷(kg-BOD/kg-ss·d)0.1~0.4 0.03~0.1 周期数大(3~4) 小(2~3) 排出比大小 处理特性有机物去除 处理水BOD<20mg/l 去除率比较高 脱氮较低高 脱磷高较低 污泥产量多少 维护管理抗负荷变化性能比低负荷差 对负荷变化的适应性强,运行的灵活性强 用地面积反应池容积小,省地 反应池容积较大 适用范围能有效地处理中等规模以上的污水,适用于处理规模约为2000m3/d以上的设施 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约为2000m3/d以下,适用于不需要脱氮的设施. |
|||||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自然循环水处理法破解黄家湖 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水中有机磷 绿色水处理剂的研究与应用进 果胶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人工生态绿地处理污水新方案 SBR工艺设计探讨 超滤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 磁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废水脱氮中好氧反硝化现象的 《水处理设施设计计算丛书》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