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污染治理篇 >> 治理技术 >> 水体污染治理 >> 文章正文 | ![]() ![]() |
|
|||||
| |||||
富营养化水体控制技术 | |||||
作者:施 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4 | |||||
概要: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过量繁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许多湖泊水库污染严重,国内外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综合报道了现有的富营养化水体控制工艺,尤其是新的超声波除藻杀藻技术。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水的需要量急剧增加,而水资源污染也日益严重。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的急速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相对滞后,许多湖泊、水库已进入富营养化,甚至严重富营养化状态,如滇池、太湖、西湖、东湖、南湖、玄武湖、渤海湾、莱州湾、九龙江、黄浦江等。2000年对我国18个主要湖泊的调查表明,其中14个已进入富营养化状态。
3.1.5 底泥挖掘 富含营养物质的底泥在一定条件下会释放出氮磷,成为水体的内源性污染源,因而底泥挖掘一度成为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重要措施。然而底泥挖掘工程巨大,挖出的底泥难以进一步处理,从经济上来说,这可能是最昂贵的措施。由于底泥中氮磷的吸收和释放过程复杂,目前尚无明确认识,底泥挖掘常常收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因为破坏了水体底部生物和水生植物环境,将深层底泥暴露,使其中所含的氮磷溶解到水体中,而在一段时期内加深水华[3]。玄武湖和西湖的经验证明了该法弊病很多,必须慎重考虑。 3.1.6 混凝除磷 投加混凝剂沉淀溶解性磷,使其不能被藻类利用,在美国和澳大利亚运用较多,常用的混凝剂有铁、铝盐。该法效果不错,特别是在较深的湖泊,磷酸盐络合物可沉降到湖底同温层而不再返回表层。但是,在缺氧或氧化还原电位降低的条件下,这些络合物不稳定,会释放出溶解性磷。此外,混凝剂用于大面积水体时用药量大,可能与水体中其他物质发生不利反应,因此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 |
|||||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水芹浮床对NO_x~--N类富营养 高活性生物修复菌制剂改善虾 三种水生植物在不同季节去污 景观水体污染处理工艺研究及 龙须菜对富营养化海水的生物 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危害 基于gis下的太湖水质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水体的水生植物净化 藻-菌生物膜法改善富营养化水 城市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危害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