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污染治理篇 >> 治理技术 >> 水体污染治理 >> 文章正文 | ![]() ![]() |
|
|||||
| |||||
富营养化水体控制技术 | |||||
作者:施 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4 | |||||
3.2 抑藻杀藻 3.2.1 深层曝气 针对藻类的过度繁殖引起表层以下厌氧状态,导致其他生物死亡,人们试图用机械搅拌或曝气来提高水中的溶解氧量。然而水体中氧的主要来源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富营养化水体表面并不缺氧,表面下水体因被藻类遮盖得不到阳光而缺氧,机械搅拌或曝气不能改变这一根本原因,收效甚微。 3.2.2 药物除藻 常用的除藻剂有硫酸铜、氯、二氧化氯等,此外,臭氧和高锰酸钾作为除藻剂也有研究。这些氧化剂可以较快地杀藻,并进一步氧化藻细胞损伤释放的代谢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效果显著。但是这些药剂价格较贵,而且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以及与河水中溶解性离子的反应均未得到排除,可能引起二次污染。 3.2.3 生物控制 利用水生生物对藻类的捕食或竞争作用,投加这些抑制性的生物,再定期捕捞。该法投资省,而且利于建立合理的水生生态循环,因此,国内外从20世纪70年代起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分析鱼的种群的基础上,可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鱼类以滤食藻类及食藻微生物,包括我国常见的梭鱼、鲢鱼、草鱼等。可用的经济类水生植物有凤眼莲、莲子草、慈姑、茭白、水花生、菱角等。然而,这些生物在减少藻类的同时,本身也会排泄相当量的营养物,这意味着同时有较大比例的营养物进入矿化循环而没有真正被去除。水生生态十分复杂,在人为强烈干扰下,将造成系统不稳定,难以控制,不属于当地自然种群的引进生物可能留下长期隐患。因此,采用生物控制时必须仔细考虑带来的不利生态后果。 3.2.4 机械捕集 在水华出现时用船只捕捞藻类,收获的藻类可以加工成鱼食, 在上海等地有使用。该法易于控制,短期效果显著,但在藻类大量繁殖后再去除,工作量极大,事倍功半。 3.2.5 超声波除藻 20世纪90年代日本开始进行超声波抑藻杀藻技术的研究,目前在千叶湖进行较大规模的试验。我国清华大学等单位也进行了一定研究。初步结果表明,适当频率和强度的超声波处理5min就可以严重抑制藻类生长(减少50%)。高效、迅速、简单、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使得超声波抑藻杀藻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
|||||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水芹浮床对NO_x~--N类富营养 高活性生物修复菌制剂改善虾 三种水生植物在不同季节去污 景观水体污染处理工艺研究及 龙须菜对富营养化海水的生物 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危害 基于gis下的太湖水质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水体的水生植物净化 藻-菌生物膜法改善富营养化水 城市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危害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