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今后的发展趁势
1、经济发展与污水处理事业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与水环境污染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相应带来的水环境污染就越严重。要避免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恶化,我们要采取三项措施:
(1)基本建设项目要坚持生产线与污染治理同步实施。审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必须具备环境质量评介报告书,生产线建成投产要与污染治理设备同时运转。
(2)从改革生产工艺入手,解决污染从源头开始,进行清洁生产,生产绿色产品,如无氰电镀、无氟制冷、无磷洗衣粉的生产等都是从工艺上解决污染的措施。
(3)对已经建成投产的生产线,由于没有污染治理措施而造成污染受到罚款的,不能将罚款简单的退还给污染者,要提出限期治理的要求,要帮助他制定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2、扶植国内环保产业(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
(1)污水处理专用设备国产化。
为节约国家大量外汇额度,“七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课题59-03-04-04《带式压滤机国产化的研究》,该项目成果已在国内污水处理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效果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这说明污水处理专用设备国产化是可行的。国内大中型企业中有许多是机械制造厂家,他们已具备机械制造行业的基本素质,再把污水处理专用设备的专业特点和要求结合起来,生产出高质量适用的污水处理设备是完全可以的。这条渠道也是今后机械行业谋求生存之路的良好途径,国家再给予一些优惠的环保产业政策,以促进污水处理专用设备国产化。
(2)污水处理专用仪表的开发研制。
污水处理厂实行现代化管理,离不开污水处理专用仪表,而目前我国使用的国产仪表是借用化工、热工仪表,因污水处理专业与化工、热工行业不同,所以仪表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经常出现问题。另外有些仪表行业中还是空白,这就迫使国内大部分污水处理厂的仪表都采用国外生产的仪表,这不仅是市场被国外占领,也给维修带来不便,为此国内仪表行业应积极投入环境保护领域,国家也应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使其为我国的污水处理事业发展作好配套工作。
3、多方筹取国际赠款及多种渠道寻求国际贷款。
目前有市行贷款、亚行贷款、日元贷款,还有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贷款及商务贷款等。要根据我国某个地区的特点和对某种贷款的需要,选择好贷款渠道,充分利用国际金融的财力,搞好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2)自筹资金建设污水治理工程是最好的办法之一。在政府的统一组织下由多方进行筹措。从城市建设资金,污水处理费,超标罚款,财政收入等方面共同集资,这种方法在中小城市更为适宜。
(3)发挥国家、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实行三家抬的形式来筹措资金。
对污染严重、其污染源涉及广、危害性大,又不是一个城市自己能解决的污染项目,要由所在省有关部门做好向国家有关部门立项,争取一定额度的建设资金,再由省有关部门拿出一定额度的资金,剩下的由所在市自己投入一定额度的资金,把集中在一起的财力用到治理项目中来,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
(4)调动社会财力,发放建设专项债券。
4、改变污水处理行业的运营机制,由事业型向企业经营型转变。
(1)发展的趋势逼迫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机制由事业型转变为企业经营型,由过去的政府承担运行费转变为企业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自己去收费(要合理的收费),企业法定代表人就可按照经营型的运作方式去管理运行污水处理厂,这样就避免了一些地区出现的无运行经费而造成停运和有多少经费处理多少污水的不正常状态。由于有了正常的合理的固定的收费渠道,从而也保证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2)加大合理收费的力度,保障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污水处理厂运行经费的唯一可靠的来源渠道就是收取污水处理费,国家对该收费有了明确的规定,地方政府应按照本地区污水处理行业所需要的经费及当地工厂企业、居民承受能力,给予加大收费力度的政策。
5、加强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参谋机制,为各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工艺审查把关。
建议国家建设部有关部门应有专门机构负责在污水处理厂立项中选择适合当地实际水质状况的工艺方案的审批工作。这个有关部门与国家计划部门紧密配合,严格把关,正确选择,就会使不必要的浪费问题消灭在萌芽中,从而也会节省一批基本建设投资,使建设资金发挥更大的社会、环境效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