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污染治理篇 >> 治理技术 >> 大气污染治理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组图]液相生化法烟气脱硫试验研究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液相生化法烟气脱硫试验研究
作者:刘启旺    文章来源:本站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12

 

  电厂中试试验

  旨在从室内模拟烟气过渡到实际烟气,从室内实验条件过渡到电厂实际工况.优化条件试验就是如何把室内的最佳实验方案用到电厂中,为工业试验积累经验和数据.

  试验是在呼市电厂3锅炉(130T/h)上进行的,从尾部烟道接出旁路,控制烟气流量,引风机引入试验系统.

  3.1  空白试验及结果

  试验条件:锅炉运行负荷100%,进入脱硫系统烟气量2000m3N/h.进气SO2浓度400~800ppm/m3N,烟温120~140℃。塔内风速4~6m/s,清水pH=7,循环2hr,pH=3.53,无DYB.

  表2  空白试验数据

  
溶液中离子
  
Fe3+
  
Fe2+
  
SO32-
  
SO42-
  
S(Ⅳ)--S(Ⅵ)转化率
  
进口SO2
  
脱硫率出口SO2
  
η(%)
  
浓度
  
0
  
0
  
32.45
  
2.38
  
7.32
  
825
  
787
  
4.6

  试验结果:见表2.由表2看出,用清水作为脱硫吸收液,平均脱硫率小于15%.溶液中S032-转化为SO42-的转化率很低,只有不到10%.而且随着SO2的溶解,酸度增高,pH值下降,S032-浓度增大,S(Ⅳ)向S(Ⅵ)的转化率、脱硫率均趋下降趋势.

  3.2  优化条件试验分析

  从室内原理和条件试验,发现Venturi喉部低风速(8~16m/s)和液气比L/G(1~5L/Nm3),与电厂实际Venturi风速(11.5~20m/s)和液气比L/G(0.2~0.5L/Nm3)不符,若采用电厂Venturi喉部实际风速和液气比,其结果导致气液接触不充分、吸收时间短,反应不完全,脱硫效率低.经过研究,从设备及吸收液两个方面入手,改善该法的试验条件。

  1、去掉Venturi管,改装成①湍球塔,增强湍动程度,使气液有效接触; ②用91.5cm的12×12根进气管,直接插入吸收洗涤槽,与吸收液充分接触.这样既满足了反应所需的时间,又保证了较大的液气比,获得了较高的脱硫率.

  2、按照Brandt的研究[4]Fe3的最佳浓度CFe3+应为,CFe3+:Cs(Ⅳ)=1:10,需要Fe3约0.1g/L;而Fe3的氧化作用,根据反应(6)和烟气中SO2的含量(呼市电厂燃用乌达煤含硫量0.85~1.08%)估算,若全部脱除,溶液中CFe3+应在1.6~3.5g/L的范围.这样烟气飞灰中Fe的含量≥10%,则无需填加Fe盐,若低于这个值时就应适量填加,以保证两种作用的协同进行.

  3、为了增加飞灰吸收液的吸收容量,需要严格控制吸收液的pH值.pH值过低,有利于可溶性铁盐的溶出使Fe3增高,但抑制H2SO3的电离,使SO2的溶解受到制约;pH值过高,虽有利于SO2的吸收,但Fe3+、Fe2水解会降低浓度,使铁离子的催化氧化作用受到限制.因此,在不影响DYB繁殖酸度下,选取吸收液的pH =2.0~4.5.

  4、及时去除吸收液中过剩的S042和稠灰.随着脱硫吸收液的循环使用,S042浓度不断增大,固形物也逐步增多.这一方面防碍SO32的转化,另一方面影响气液充分接触,导致脱硫率下降.前者采取定期加钙去除,后者用自行设计的旋液分离器及时分离出灰.

  5、开启吸收液储槽水泵,增大回水落差,使吸收液保持足够的氧量.

  3.3  优化条件试验及结果

   试验条件:锅炉运行负荷100%,进入脱硫系统烟气量2000mN3/h;进气SO2浓度  400~800ppm,烟温120~140℃;塔内风速4~6m/s, CFe3+ =0.40~2.10 g/L,pH=3.4~5.0;加入DYB,试验时间16d.

  试验结果见表3,脱硫前后吸收液化学分析见表4.

  优化条件试验数据

  表4  脱硫前后吸收液化学分析数据

  
成分分析
  
Fe3+
  
Fe2+
  
AI3+
  
Ca2+
  
SO42-
  
SO32-
  
菌数观察
  
PH
  
  
1.18
  
0.35
  
1.11
  
0.029
  
34.45
  
0.34
  
106
  
3.75
  
  
0.71
  
0.88
  
1.21
  
0.013
  
35.35
  
2.24
  
106
  
3.45

  通过16d的优化条件试验,进口烟气SO2浓度波动于500~800ppm,吸收液温度呈上升趋势,最高达到51℃,但始终保持着70%以上的脱硫效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干式烟气脱硫技术进展及其应
    湿法烟气脱硫简介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