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产业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构建和谐社会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创建和谐教育 培养和谐人才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创建和谐教育 培养和谐人才
http://www.eedu.org.cn    作者:胡锦生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和谐发展理念、掌握和谐发展规律、具备和谐社会建设素质和能力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创建和谐教育,培养和谐人才,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新形势下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新的重大的战略性课题。创建和谐教育,就是要运用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理念统揽和协调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教育因素、关系和资源,确保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凸显,确保教育在科学发展的方向上不偏离,确保教育在推进和引领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有作为。

    和谐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和谐人才

    和谐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必然选择。

    教育科学作为社会科学和人类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和谐的追寻与思考。例如,围绕教育的最高使命问题,美国著名科学史学者乔洛·萨顿提出:“生命的最高目的是造成一些非物质的东西,例如真、善、美。”人类创造的科学(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使命正是追求这些“非物质性的东西”。在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爱因斯坦提出:“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照我的见解,在某种意义上,即使对技术学校来说,这也是正确的,尽管技术学校的学生将要从事的是一种完全确定的专门职业。发展独立思考和判断是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在教育根本宗旨问题上,王国维把人自身的和谐提高到教育宗旨的高度,他认为:“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而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对此三者而有真美善之理想。‘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美善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王国维把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还有蔡元培“五育并举”的和谐教育思想,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和谐教育观点等等,都从不同历史角度和理论观点,论述了和谐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和谐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诸系统的和谐中,人的和谐始终是第一位的,起主导作用。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之本。而人的和谐关键在教育,只有和谐的教育,才可能培养出和谐的人才。

    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为创建和谐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条件,教育要从根本上实现和谐,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和谐发展,以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教育的和谐,从社会发展的全局上协调并发挥教育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也为教育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标准,要求教育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总体目标上,重新审视自己的人才培养方略,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培养和谐人才要处理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是创建和谐教育的重要范畴。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对创建和谐教育,培养和谐人才意义重大。科学知识是什么?学习和探索科学知识为什么?运用科学知识为谁服务?从来不是科学知识本身所能回答得了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人,只能由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来回答。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虽然伟大,但他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至于应当怎样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的范围之外。”

    这就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和谐教育必须坚持科学教育规律与人文价值规律相统一,坚持科技强国战略与人本教育理念相结合,把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体现在办学方向、教育理念、发展思路、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正确认识科学规律与人文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必须明确以下三点。

    首先,知识是教育的基础和载体。“智为进德之基”,“智不能周,力不能胜”。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之上,正如列宁所说:“文盲是不能进入共产主义的。”其次,人文是知识的意义和方向。“德为才之帅也”,“德薄浅而位则深鲜不及焉”。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把握,任何知识都可能带来危险。再次,人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和目的。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文化的存在、信念的存在,乃至生命的存在。这种存在固然缺少不了知识的支撑,但有了知识也未必一定转化或升华成为精神、文化和信念。不重视大学精神的塑造和文化的积淀,不懂得如何运用这种精神和文化去影响人、感染人,不能有效地将人的智力与非智力、理性与非理性统一起来,就必然造成人的物化、异化和分化,这样的教育是不和谐的教育。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人才培养的现代科技含量将会越来越高,而对人才的精神信念和道德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我们要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适应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就必须坚持科学规律与人文价值规律相统一的观点,在提高教学现代科技含量的同时,大力加强道德教育的首要地位,不断提高人才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确保现代科学技术永远掌握在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手中。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没有相关文章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