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污染治理篇 >> 污染原理 >> 土壤污染 >> 文章正文 | ![]() ![]() |
|
|||||
| |||||
土壤污染与防治 | |||||
作者:黄喆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6-14 | |||||
据南京环保所报道,南京市的市售蔬菜几乎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硝酸盐污染。其中,大白菜和青菜的硝酸盐污染最重,其次为菠菜;萝卜的污染相对较轻。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蔬菜的硝酸盐污染超标现象也十分普遍。 土壤污染除影响食物的卫生品质外,也明显地影响到农作物的其他品质。 有些地区污灌已经使得蔬菜的味道变差,易烂,甚至出现难闻的异味;农产品的储藏品质和加工品质也不能满足深加工的要求。 3. 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作)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 本世纪 50、60 年代,是日本战后经济腾飞时期。由于日本片面追求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加之当时对环境问题又缺乏应有的认识。因此,在日本曾出现过一系列由于环境问题所导致的污染公害事件,1955 年至 7O 年代初,在日本富山市神通川流域曾出现过一种称为“痛痛病”的怪病。其症状表现为周身剧烈疼痛,甚至连呼吸都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后来的研究证实,这种所谓的“痛痛病”实际上是由于镉污染所引起的。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居民长期食用被镉污染的大米 --“镉米”。到 1979 年为止,这一公害事件先后导致 80 多人死亡,直接受害者则人数更多,赔偿的经济损失也超过 20 多亿日元(1989 年的价格)。至今,还有人不断提出起诉和索赔的要求。 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的情况仍缺乏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对土壤污染导致污染疾病的总体情况并不清楚。但是,从个别城市的重点调查结果来看,情况并不乐观。我国的研究表明,土壤和粮食污染与一些地区居民肝肿大之间有明显的关系。广西某矿区因污灌而使稻米的含镉浓度严重超标。当地居民长期食用这种“镉米”后已经开始出现腰酸背疼和骨节痛等,“痛痛病”的症状。经过骨骼透视后确定,已经达到“痛痛病”的第三阶段。广州市某污灌区的癌症死亡率比对照区(清水灌溉区)高 10 多倍。沈阳某污灌区的癌症发病率比对照区(清水灌溉区)也高 10 多倍。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的零星报道。 4. 土壤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土地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 北京市的大气扬尘中,有一半来源于地表。表土的污染物质可能在风的作用下,作为扬尘进入大气中,并进一步通过呼吸作用进入人体。这一过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能有些类似于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因此,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香港等国际和地区的科学家已经注意到,城市的土地污染对人体健康也有直接影响。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大,而城市的土地污染问题又比较普遍,因此,国际上对城市土地污染问题开始予以高度重视。 上海川沙污灌区的地下水检测出氟、汞、镉和砷等重金属。成都市郊的农村水井也因土壤污染而导致井水中汞、铬、酚、氰等污染物超标。 附 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 砷中毒是我国常见的一种重金属中毒恶性事件。杨文婕说,砷主要作用于人的皮肤和肺部,导致硬皮病、皮肤癌和肺癌。她说,天然水中含微量的砷,水中含砷量高,除地质因素外,主要是工业废水和农药所致。砷化物是主要的有毒物质,可从呼吸道、食物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砷化物能抑制酶的活性,干扰人体代谢过程,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紊乱,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并有致癌的可能,砷还会诱发畸胎。2002年7月,湖南衡阳县界牌镇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群体砷中毒事件。100余人急性砷中毒。其中有儿童还有孕妇。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发现。而土壤污染则不同,它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因此,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如日本的“痛痛病”经过了10~20年之后才被人们所认识。 土壤污染的累积性。污染物质在大气和水体中,一般都比在土壤中更容易迁移。这使得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并不象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譬如:被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能要100~200年时间才能够恢复。 土壤污染很难治理。如果大气和水体受到污染,切断污染源之后通过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也有可能使污染问题不断逆转,但是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则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 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往往很难恢复,有时要靠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其他治理技术可能见效较慢。因此,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鉴于土壤污染难于治理,而土壤污染问题的产生又具有明显的隐蔽性和滞后性等特点,因此土壤污染问题一般都不太容易受到重视。 五、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 1、污水灌溉。用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是污染物进入土壤的主要途径,其后果是在灌溉渠系两侧形成污染带。属封闭式局限性污染。 2、以自然降水形式进入土壤,引起土壤酸化。冶金工业烟囱排放的金属氧化物粉尘,则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尘形式进入土壤,形成以排污工厂为中心、半径为2 |
|||||
文章录入:hyz8488 责任编辑:hyz8488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没有相关文章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