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水利的战略目标:生态水利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松辽水利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23

  摘要:本文提出了“生态水利”新概念,并配置论述了“流域综合管理”、“生态补偿机制”、“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四大软科学、软实力支撑,同时,对“生态水利”进行了科学解读,价值巨大,意义深远。

  党的十七大精神光芒四射,普照神州大地,极大地激励着中华儿女昂扬向上,奋勇向前!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我们要高举旗帜,科学发展,推进和谐,开拓创新。

  生态学是面向人类生存环境的科学价值观,研究设计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必须要有生态学的思考,因此,我认知:现代水利的战略目标理应是“生态水利”。

  一、创新“生态水利”发展战略

  近年来,生态学发展的极为迅速,几乎涉及到自然、社会、行业、经济等诸多领域,它与系统科学一样成为人们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政治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技术手段和科学工具。我运用生态学与水利学的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经过多年的、多维的科学谋划,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中,提出“生态水利”新概念,可能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生态水利”是跨学科的合成理念,科学内涵极为丰富。我认为:“生态水利”指的是,水利建设要按照生态学原理、水资源有价原则、遵循自然平衡法则和发展规律要求,建立起来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其宗旨是通过生态设计、生态监控、生态规划,建设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周边景观协调的以人为本的水利工程,以实现生态修复和生态安全,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其核心是:合理开发、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和污染防治,取得量足与质优的水资源,以达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生态水利”所采取的保护性的“水事行为”,具有主动性、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和建设性特点。

  “生态水利”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宏观可持续发展对水利提出的必然要求。“生态水利”从单一的、局部的传统水利升变到整体的、系统的、科学的、和谐的、可持续的水利;从简单的、单维的水利跃进到复杂的、多维的水利,可以满足更多方位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要求。

  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之一,是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因素。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方针,加速以资源水利向生态水利为主体的发展框架凝聚,重点解决洪涝灾害、水污染、水资源匮乏等三大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开源节流并重,兴利除害结合,防洪抗旱并举,全方位的实现工程水利向生态资源水利的转变。

  二、构建四大软科学、软实力“支撑”

  实现“生态水利”发展战略,必须构建四大软科学、软实力支撑体系。

  ㈠强化流域综合管理的软科学、软实力“支撑”

  流域综合管理系反映在流域尺度上,通过跨部门、跨行政区域的综合管理,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水、土、生物等资源,最大限度地适应自然规律,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功能,实现流域的经济、社会、环境与水资源福利的最大化和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流域综合管理不是原有意义上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土流失等要素管理的简单加合,而是基于生态学的系统方法和利益相关方的广泛参与,试图打破部门管理和行政管理的界限,它既非仅仅依靠工程措施,也非简单恢复河流自然状态,而是通过综合性措施,重建生命之河系统的综合管理。

  流域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复合体,其内部各种要素相互关联,形成了系统的有机整体,提供了多种复合功能。流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健康,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1.传统的流域管理,往往是注重工程的、单一部门的、单一要素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

  2.流域综合管理,更注重河流经济功能、环境功能、资源功能与生态服务功能的相互协调及功能的整合提升。

  3.流域综合管理,最重要的特征是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健康的水生态系统,对实现可持续的流域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与基础。

  ㈡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软科学、软实力“支撑”

  生态系统由于受到人为和自然两大方面的影响,其变化是永恒存在的,因此,我们应日日思危,天天砺剑。生态变化有些是发展性变化,有些是损伤性的变化,在后者变化中,大部分是可逆的,可逆性损伤可以进行生态修复或实施生态补偿。不可逆的生态破坏也要进行生态补偿。为此,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目的是要建设一个和谐健康的流域。和谐健康的流域其内涵主要应包括:合理的配置和充足的水资源;满足相应水功能的良好的水质和平衡的水生态;上下游左右岸协调共同防御洪旱灾害的能力;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流域生态环境的建设不仅涉及本流域的范围,还会影响到共享这些生态资源的流域外更大范围的区域,因而流域及其影响区域的生态共建和共享是体现公平和公正的必需,而实施上下游之间公平、合理的生态补偿是“共建共享”的重要内容,

  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关于“生态补偿”提得非常高,放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这表明本届政府立足于科学发展观,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表明了建立和谐社会的决心和信心。

  ㈢建设“生态文明”的软科学、软实力“支撑”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命题,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生态文明系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生态文明是世界新潮流,因而西方首先爆发了“生态危机”,他们不断地向不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生态成本”,因此,他们就失去了发展生态文明的机会。而中华民族的跨越式发展,却得到了发展生态文明的机遇。

  生态文明主要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也要不断克服改造生产、生活过程中的负面效应,对水而言就是要尽力避免或减少对水环境、水生态的破坏。在文化价值观上,对自然的价值要有明确的认识,树立符合自然生态原则的价值要求、价值规范和价值目标;在生产方式上,要转变高生产、高消费、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社会物质生产的“生态化”,使生态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主要地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在生活方式上,人们的追求不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生活;在社会结构上,要把生态化渗透到社会结构中,以便协调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既是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生态文明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树立人与自然的平等观,把发展与生态资源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在保护生态、资源、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生态水利是绿色水利,是可持续发展水利,更需要生态文明的支撑。

  ㈣加强文化建设的软科学、软实力“支撑”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这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反映了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

  文化的进步反映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的发展推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满足人民精神期待的重要保证。

  水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松辽水利委员会创办的《水文化》刊物,是弘扬水利创新精神、展示水文化成果的平台,成为广大水利人的文化谊友。加强水文化建设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我们要坚持以水利实践为载体,注重科学治水过程中的文化建设,大力倡导人水和谐的新观念,把握水文化的传统内涵和时代精神,把和谐理念、生态理论融入水文化,以丰富的水文化成果,支撑“生态水利”的大发展。

  历史与实践均证明:没有以水为源泉,“以人为本”的创新文化,就不会诞生一代又一代彪炳水利科学史的水利大师、水保大师和水文化的“作家群”;没有“竞争开放”的创新环境,就不会有现代水利文明的不断演进;没有科学的思维谋划,就不可能提出中国水利伟业健康发展的“宏观战略群”。

  三、“生态水利”的科学解读

  “生态水利”是一个新的科学概念,也是一则新的发展战略,有望成为水利科学一个分支学科,即“生态水利学”。

  ㈠“生态水利”是水利发展战略中的崭新成员

  “生态水利”具有高层次、综合性、和谐性和创新性特点。昔日水利发展战略的提法有: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民生水利、和谐水利等等。从系统科学观看,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从生态观看,它们是一个战略“生态链”。“生态水利”和上述五种水利的关系是各自发展,又紧密相连,共生共建,群力合成。“生态水利”是最高战备形态的水利,可以涵容其它各种水利。

  ㈡“生态水利”具有全新的功能效应

  水利的内涵可概括为: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对自然界的水和水域进行控制和调配,以防治水旱灾害、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其范围包括:防洪、排水、灌溉、水力、水道、给水、污染、港工等八大工程。进入20世纪以后,水利中又增加了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环境水利和水利渔业等新内容,今天,把“生态水利”放进去,完善水利功能体系,是科学合理的战略思考,将强力推进现代水利的健康快速发展,将重建生命江河、生命水域,实现水与人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

  ㈢“生态水利”具有学科性特点

  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历程中,在中国水利抗争“水短缺、水污染和水生态”破坏的艰苦实践中,“生态水利”将发挥着巨大的战略作用,同时,也为生态水利学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际内容和理论升华的基石,生态水利学的诞生将是科学发展的必然。

  水利是利国利民的伟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将始终遇到资源不足、污染破坏等挑战,“生态水利:将是一把利剑,为水利的大发展作出贡献!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延伸阅读
      没有相关文章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研究称全球变暖致部分河流流量下…
     美国全国大气研究中心研究人员4月21日公布研究报告称,受全…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