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都市圈循环型农业发展研究

作者:慈福义 孙兵    文章来源:经济纵横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15

  摘 要:本文重点研究都市圈循环型农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并以山东省济南都市圈为例,对都市圈循环型农业发展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循环型农业,产业布局,济南都市圈

  循环型农业是指按照循环经济学理论,借鉴生态工程方法,重新构建农业生产体系,强调农业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重组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建设,使农业生产系统和谐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农业发展模式。都市圈循环型农业强调根据都市圈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构建循环型农业产业链,合理布局循环型农业。

  一、都市圈循环型农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理论

  (一)都市圈循环型农业的产业结构成长阶段

  由于基于线性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规律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在产业结构动态优化分析中,不能完全依据传统的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必须根据循环经济的6R(再思考、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再修复和再重组)原则进行创新。如,要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和生态系统恢复与建设产业,否则,将无法满足生态规律的要求和实现产业生态化。因此,都市圈循环型农业的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生态化的融合是都市圈循环型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最佳路径。都市圈产业结构成长阶段一般可分为雏形期、成长期、发育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随着都市圈发展阶段的高级化,农业产业结构层次不断提高,由雏形期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演变为成长期和发育期的畜牧业、渔业、林业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进入成熟期,花卉产业及其加工业、特种观赏植物和动物产业、人造草坪产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产业迅速发展。其中,雏形期、成长期和发育期的都市圈循环型农业产业链中的循环型农产品加工业居于主导地位,循环型农产品深加工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成熟期的都市圈循环型涉农第三产业居于主导地位。由于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循环型农业的市场比较广阔,必须积极发展循环型农业。随着都市圈发展阶段的高级化,循环型农业的比重将不断上升,最终完全取代传统农业。

  (二)都市圈循环型农业产业布局的原则

  都市圈循环型农业的产业布局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循环型农产品市场导向增强原则。由于都市圈居民的收入相对较高,对循环型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强,与传统农产品市场相比,循环型农产品市场导向应增强。因此,在都市圈循环型农业布局中,要高度重视循环型农产品的市场区位。二是产业生态联系原则。传统的都市圈农业布局以都市圈农业经济效益最优化为目标,遵循产业经济联系原则。而都市圈循环型农业产业布局以都市圈的农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优化为目标,遵循产业生态联系原则。都市圈内城市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重点在都市圈内建立完善的农业产业生态联系,实现都市圈循环型农业一体化。三是循环型农业产业一体化布局原则。在都市圈的循环型农业产业布局上,必须将都市圈的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涉农工业与贸易、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消费后的废弃物再利用和再循环产业等进行一体化布局。传统的都市圈农业产业一体化布局只考虑经济联系、经济成本和经济效益,都市圈循环型农业产业一体化布局必须考虑产业生态联系、经济成本、生态成本和综合效益。四是地区比较循环经济优势原则。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因此,循环型农业产业布局并没有固定模式,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循环经济的要求,为实现都市圈循环型农业产业布局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既要发挥地区比较经济优势,也要发挥地区比较生态优势(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成本往往低于经济发达地区)。因此,都市圈循环型农业产业布局要从遵循传统的比较经济优势原则,转向遵循比较循环经济优势原则。五是循环型农业产业集群布局原则。通过都市圈内具有产业生态联系的农产品产区、农业企业的集聚,并最终由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循环经济而形成循环型农业产业集群,实现集聚效益。另外,还要遵循循环型农业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原则、农业循环经济技术进步原则等。

  二、促进济南都市圈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对策

  济南都市圈包括济南市、淄博市、泰安市、莱芜市、聊城市、德州市和滨州市。2007年,济南都市圈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8 804.9元,约为山东省平均水平的1.1倍;工业增加值为4 743.75亿元,约占山东省GDP的50.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 290.1亿元,约占山东省GDP的35.2%。综合判定,济南都市圈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中间阶段、都市圈空间结构由成长期至发育期的过渡阶段。

  济南都市圈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对策主要有:

  (一)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2007年,济南都市圈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的产值比重分别为58.9%、2.4%、31.9%、3.5%、3.3%,农业比重比山东省平均水平高4.3个百分点。可以判定,济南都市圈的农业比重偏大,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滞后。因此,当前,济南都市圈要积极发展畜牧业、渔业、林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提高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的比重;逐步加快发展高科技农业、都市农业和城郊农业;推广已成熟的生态农业模式,如德州市的林禽模式和“秸秆——畜——沼——果或菜”种养模式,试点新的循环型农业模式,如循环型都市农业模式和循环型高科技农业模式,并逐步推广,使循环型农业居于农业的主导地位,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生态化的融合。

  (二)加强循环型农业产业链建设

  第一,在济南都市圈内,已形成众多农业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的循环型农业产业链,如食用菌生物链循环模式、上粮下鱼生态农业模式、“粪便——沼气——蔬菜”模式、“地瓜——粉条一沼渣——蘑菇”模式、“秸秆——乙醇——有机肥”模式、“黄牛饲养——粪便——蚯蚓饲养——鸡鸭”模式,但这些循环型农业产业链主要局限在县域、镇(乡)域甚至村域内,突破县域和市域的循环型农业产业链较少,而且产业链短,难以实现循环经济规模效益。今后,应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重点在济南都市圈内构建农业产业内部不同行业间的循环型农业产业链,实现循环型农业生产要素在济南都市圈内的合理配置。第二,在济南都市圈内发展城乡间、城市间甚至乡村间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后的循环经济,包括农、林、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循环型消费及其消费后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再循环,促进济南都市圈内区域间循环经济协调发展。如,泉林集团不仅在济南都市圈内部,而且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办公用纸消耗量大的地方,建立废纸回收站、标准的废纸打包厂及与之配套的废纸脱墨浆项目,办公废纸成为泉林集团再造文化用纸的良好原料。第三,济南都市圈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产业化基础较好,如凤祥集团和蓝山集团是循环经济的典型。但济南都市圈农业产业化没有严格遵循循环经济的6R原则,主要表现在涉农工业、运输业、商业等非农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较少,而且循环型农业产业链的构建主要局限在县域,产业链短,难以实现循环经济规模效益。今后,应重点在济南都市圈内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构建循环型农业产业链;在农业产业化的每个环节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改造,形成由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农产品加工业、循环型贸易业等组成的循环型农业产业链,如,济南市的循环型商业贸易企业与聊城市的风祥集团和生态鸡基地形成贸——工——农循环型农业产业化链。第四,济南都市圈要重视循环型农业系统的开放性,加强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循环,如,以德州市的农业——林业——牧业——加工业复合生态农业模式和德州市的秸秆还田模式为代表的农业与社会、自然环境之间的循环。

  (三)优化产业布局

  第一,重视循环型农业立体布局和集群布局。充分利用济南都市圈的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重视循环型农业立体布局。如,德州市的林粮、林菜、林菌、林禽等立体布局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济南市、淄博市、泰安市和莱芜市的山地面积大,适宜发展林业的土地面积广阔,发展立体循环型农业的条件优越,尤其要重视循环型农业的立体布局。但济南都市圈循环型农业集群还处于雏形阶段,缺少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研究机构和循环型农业中介服务机构,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循环型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因此,要在济南都市圈内,加强农业区域尤其是专业化产区的产业生态网络、经济网络和社会网络的构建。如,建立跨行政区的农业“废物”信息服务机构和创业服务中心,加强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循环型农业的支持力度,在高等学校增设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研究机构和专业,促进循环型农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根据济南都市圈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条件和发展趋势,适度提高饲料饲草作物、园艺作物、蔬菜作物、经济林、防护林、畜牧业、高科技农业、旅游农业、城郊农业和都市农业等的用地比例,以满足济南都市圈循环型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需要,实现济南都市圈最优的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发挥济南都市圈的农业生态环境优势和循环型农产品市场区位优势。如,根据韩国、日本等国和我国天津、北京等城市的循环型农产品市场需求,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调整循环型农业布局,重点发展高产优质和营养丰富的循环型种植业、循环型果业、循环型园艺业、循环型畜牧业等高附加值农业及其循环型加工业。近期逐步推广无公害农业和绿色农业,如,聊城市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已建成超过100万亩的绿色无公害蔬菜、果品生产基地。同时,在生态环境质量高的局部地区适度发展有机农业,如在莱芜市生态环境良好的雪野、杨庄等地建设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第四,循环型农业产业一体化布局。济南都市圈比较重视循环型农业的发展,但对农产品包装废弃物产生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重视不够。因此,必须加强济南都市圈农业产业链上的农产品加工业、商业、贸易产业等的循环经济改造,将循环型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基地化。重点在济南都市圈内,根据循环型农业产业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优化的要求,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统筹考虑循环型农产品加工业、循环型商业、循环型贸易产业、农业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消费后的废弃物再利用和再循环产业等的一体化布局。一是依托济南都市圈现有的绿色、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原料基地、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有机食品加工企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大力发展循环型农业产业化,将相关的其他农业产业化环节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原则进行改造,并重点在济南都市圈内,依据产业生态联系,调整产业布局,形成济南都市圈循环型农业产业一体化布局形态。二是积极建设新的循环型农业商品基地,主要包括畜产品、优质粮棉、饲草饲料作物、蔬菜、小枣、花卉等商品基地,并重点在济南都市圈内,依据产业生态联系,布局相关的循环型农业产业化环节,或对相关的传统农业产业化环节进行循环经济改造并调整产业布局,形成济南都市圈循环型农业产业一体化布局形态。三是由于循环型农业产业化不同环节布局指向的影响,要重视济南都市圈内部区域间及其与外部的循环型农业产业化不同环节间的协调布局。如,加强泉林集团的纸浆林基地、造纸企业“废物”的循环利用企业、在北京和上海等地的废纸回收站与标准的废纸打包工厂等企业之间的协调布局。第五,在济南、淄博、泰安、莱芜、聊城、德州和滨州等大中城市,依托良好的科技基础,积极建设循环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三、结论

  目前,我国都市圈循环型农业发展必须重视以下问题:一是根据都市圈的发展阶段,选择适宜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逐步使循环型农业居于农业的主导地位,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生态化。二是加快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的步伐,促进循环型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强都市圈循环型农业规模化经营。三是在都市圈内建立城乡间、城市间甚至乡村间的农业产业内部不同行业间的循环型农业产业链、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后再利用、再循环的产业链。四是加强循环型农业立体布局和集群布局,如采用林粮、林菜、林菌和林禽等立体布局模式。五是在都市圈内,根据循环型农业产业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优化要求,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统筹考虑其一体化布局。六是在加强都市圈循环型农业一体化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都市圈循环型农业的开放性,要加强都市圈循环型农业与其他区域间的产业生态联系。七是都市圈内的大中城市应依托良好的科技基础,积极建设循环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参考文献:

  [1]李慧明,王军锋,左晓利等.内外均衡,一体循环——循环经济的经济学思考[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2]顾朝林等.都市圈规划——理论-方法·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产业布局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山东省人民政府.济南都市圈规划[R].2007.

  [5]方创琳.区域发展战略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延伸阅读
    没有相关文章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多样的物种 唯一的地球
    ①②③④⑤  6月5日是第39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环境日的主题…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