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成就促经济快速发展 绿色能源在转型中跨越
“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建设突飞猛进。一大批重大能源工程开工建设,一批重要能源基地规模初显。五年来,我国原煤产量、原油产量、电力装机容量等均居世界前列,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跃居世界第一,我国已经迅速崛起为世界能源大国。
“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结构日益优化。电力工业“上大压小”,煤炭资源整合,水电、核电、风电规模不断壮大,太阳能、风能等新兴能源发展异军突起。能源结构的优化,对我国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期间,我国民生能源工程硕果累累。3000多万农村无电人口用上了电,4000多万北方高寒地区城市人口得到了集中供暖,西藏农村“户户通电”工程、“气化新疆”工程惠及雪域高原、天山南北。
“十一五”是我国能源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我国能源发展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铸造成就 促经济快速发展
-原煤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电力建设创造新纪录
“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建设规模,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我国原煤产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神东、陕北、黄陇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基本成形。其高效的组织形式、清洁的生产方式成为全国煤炭工业的典范。
我国电力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国五年新增电力装机超过4.3亿千瓦。全国总装机达到9.5亿千瓦,创造了世界电力建设的新纪录。基本实现了包括新疆、海南在内的全国联网,我国电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在“多煤少油”的资源条件下,我国原油年产量成功稳定在1.9亿吨左右,居世界第五。其中海上原油年产量超过4000万吨,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海上大庆”!
此外,我国还建成长庆、普光等大型天然气气田,新建西气东输二线西段、川气东送、陕京三线等国内天然气骨干管线,抽采利用超过32亿立方米的煤层气……
不仅国内能源资源开发凯歌高奏,境外能源资源开发也迈上新台阶。目前,我国已经形成陆上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能源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土库曼斯坦的优质天然气可直接接入西气东输管线,惠及我国中部和东部等10多个省市。通过上海、深圳、福建等LNG接收站,进口天然气极大补充了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能源供应。
能源要发展,装备须先行。5年来,国家坚持依托重大工程,推动能源装备自主创新,取得巨大成就。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长输管道设备、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核电设备、大型空冷发电设备、海上风电设备及LNG运输船等都已经不同程度实现国产化。
能源建设的成就,最终体现为能源保障能力的提高。“十一五”期间,虽然我国城乡居民的用能水平仍不及发达国家,但已经得到显著改善。2010年我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水平约为2.38吨标准煤,比2005年提高了32%;人均电力装机0.69千瓦,比2005年增加0.29千瓦;人均天然气消费量88立方米,是2005年的2.4倍。尤其是在南方雨雪冰冻、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泥石流等特大自然灾害中,在国庆60周年庆典、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期间,我国能源行业多次成功完成保障任务,在严峻考验面前交上了漂亮答卷!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