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成就促经济快速发展 绿色能源在转型中跨越

作者:鲍丹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18

  不忘民生 让困难群众受益

  -减轻农民负担约350亿元,雪域高原实现“户户通电”

  能源不仅关乎国计,还关乎民生。“十一五”期间,我国下大力气补“短板”,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供应的薄弱环节加强民生能源工程建设,帮助用能困难群众提高用能水平。

  5年共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323亿元,总投资1455亿元,用于农网完善工程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每年减轻农民用电负担约350亿元,解决了3000多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2009年农村人均生活用电比2005年提高79%。针对农村家用电器普及等新形势,2010年国务院再次启动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为新农村建设加力。

  沼气、生物质发电、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在农村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010年,我国农村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60亿立方米,以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发电装机突破500万千瓦,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在偏远农村地区,太阳灶、太阳房、太阳能热水器越来越多。

  “十一五”期间,热电联产破解了北方高寒地区城市居民的供暖难题。5年来,在北方高寒地区建设了600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替代了大量燃煤小锅炉,解决了4000多万城市人口供暖问题。在北京等大城市,煤电退城进郊、电代煤和气代煤采暖工程等正在推进。在能源供应质量提高的同时,城市空气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少数民族地区的能源建设成就令人欢欣鼓舞。 在克服一系列地质灾害、气候难题后,雪域高原终于实现了“户户通电”。“十一五”期间西藏32个县、17万户、76万人的用电问题全部得到解决。在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海拔6000多米的浪卡子县,为了让打隆镇堆村仅有的几户藏族村民用上电,西藏电力有限公司不惜耗资467万元,架设了26千米的线路。据测算,这条线路即便运营几十年也收不回建设成本。

  如今,青藏联网工程已经开工建设,长期困扰西藏地区的孤网运行问题即将成为过去;新疆电网与西北750千伏主网实现互联,新疆电网的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

  在“气化新疆”工程中,北疆三条天然气管线已经建成,南疆气化乡镇工程正全面展开。已经实现了市区居民天然气安装全覆盖的哈密市,不仅居民的燃气费用比从前节省了217万元,而且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大气环境也得到改善。

  短评

  “十一五”是我国能源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最令人称道的成绩,应该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能源安全关乎国计民生。越来越大的能源需求与日益减少的能源资源之间的矛盾凸显。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合理控制传统能源开发节奏,加紧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过去5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作为生产能源、供应能源的行业,能源产业的节能减排和科学发展不仅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部分,也对其他工业领域转变发展方式有引领和带动作用。

  不容否认,要想继续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势在必行。当前,我国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能源行业发展要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为主线,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对于能源领域来说是一场深刻变革,牵涉方方面面。应当看到“十一五”期间能源行业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是依赖行政管理和政策驱动,能源企业虽已认识其重要性但内生动力仍然不足。要想深入推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今后一段时期,有关部门和方面应当着力调整、优化能源消费市场,加快能源价格改革,利用市场的手段调动能源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记者 鲍 丹)

上一页  [1] [2] [3]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最新研究:推翻蓝藻细菌化石是地球…
         倍受争议的艾佩克斯-彻尔特岩层样本,此前研究人员认为…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